那天,我去台東的學校上課,從台北過去,給學生上3個小時的正念課。我知道路程很遙遠,但也知道如果我不去,他們就更沒機會接觸到正念了。在東部好山好水的環境中,不被看到的是經濟的匱乏與升學競爭力不足等因素下,這群青少年們要更努力,更勇敢地承擔自己、學業和家庭的需要。在青少念的狂風暴雨期要面對許多壓力,真的非常不容易。短短三小時的正念課,可以在他們生活中留下什麼?
本文首先綜覽當前正念與正念減壓的發展狀況。接著,本文詳細說明正念減壓師資培訓中,需要考慮的九個面向。
對於線上止語營該如何進行,相信夥伴們一定有許多疑問,因此我們整理了一些常見問題,提供給大家參閱。如有任何其他的疑惑,也很歡迎直接來信或來電洽詢哦。
你是怎麼認識自己的咧?一般在自我介紹時,總不外乎是姓名、頭銜、興趣嗜好、顯著個性、住哪兒、日常生活最重要的角色、在哪裡做什麼工作、哪個學校畢業的等等。但這些,真的就是你嗎?你對自己的認識,主要是別人告訴你的、還是你自己發現的?是建構在外在的成就或評價、還是內在的自知與探索呢?這篇文章就是要來跟你分享,如何可以更好地發現並認識自我,也就是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分成以下7個面向來探討:
你有聽過「心流」這個詞嗎?或許你曾聽過但卻非常的陌生……「我今天在工作的時候超心流的!」「天阿,我好希望可以回到那種心流經驗!」近年來,我們越來越常聽到大家談論「心流」這個詞彙,到底「心流」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認識這個又特殊又吸引人的經驗吧!
市面上許多書籍、課程、文章,都是為了「情緒調適」、「情緒管理」而生,看在許多人眼裡,可能會有個困惑:「有這麼困難嗎?去打打球、運動一下就好啦,大不了就不要想太多了嘛!」或是「我好像都沒什麼太負面的情緒!這應該不是我需要擔心的事?」如果你也曾浮現過這樣的問題,那往下看,我們一起來好好認識情緒,這個會對我們的生活品質、關係品質、甚至工作品質,極具影響力的存在吧。
如果有人問我:「練習正念到底是為了什麼?」 以我目前的體會,我會回答:「練習本身,就是目的。」 希望我的經歷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也期待有機會聽到你們的故事。
隨著醫療現況越來越艱困,每年變異的流行病毒株、疾病傳播速度與致命程度也讓醫療人員承受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醫護、醫療專業人員或是臨床實習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已經無法僅以過去優先「照顧好病人」的衝勁工作或是實習,而是有方法能讓自己穩定、有方式隨時調節壓力與不適,保持身心與生活的平衡。
正念減壓課程看起來很簡單,不過是教教靜坐、教教瑜珈、討論一下學習狀況而已吧? 如果你也真的這麼認為,誤會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