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壞小孩只有沒被同理的小孩、世上沒有完每個人,犯錯是學習的教材、少貼人我的標籤與定罪、能覺察平靜的人才會有品等。
覺察身體,是聚焦在身體變化的感知。溫柔地將注意力停留在整個身體的覺察,領受整個身體的感覺,觀察身體裡或細微、或顯著的變化。如果你坐得比較久一些,酸、麻、脹、痛的感覺都可能漸漸浮現出來。面對這些不舒服的感受,
截斷壓力循環,讓頭腦暫時斷線,準備接收新靈感。
如果把正念減壓師資培訓比喻成一座大花園,那麼經歷了MB0到MB2的我,雖然對正念減壓已經有更深更廣的了解,但到底要怎麼教?我還是懵懵的。經過這次MB3教學密集訓練,才覺得自己真正進入了這座正念大花園。隨著君梅的引領,我逐漸看清這園中變幻莫測的具象與幻象,也領略了不同的花草樹木和風光景緻。對於經驗尚不足夠的我來說,雖無法窺得全貌,但起碼知道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園丁了。
2021年11月,中心的胡君梅 老師、姚怡君老師與黃智瑄老師,為三星與關係企業的同仁們,帶來一場『啟動腦袋新哲學』的正念工作坊。經由生動活潑又深入淺出的介紹,讓同仁們更了解正念是什麼,以及覺察與思考的差異,用最少的時間給同仁有感的體驗與好用的知識。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2030年憂鬱症會是造成全球社會經濟負擔第一名的疾病。隨著國人罹患憂鬱症的比例逐漸增高,社會大眾慢慢理解罹患「憂鬱症」是生病,但也因為理解的程度不一,容易把「憂鬱情緒」和「憂鬱症」混為一談。
身經百戰的Kamilah聽到聲音,很鎮定地說,已經有人去幫忙了,請大家安坐。那是夥伴發出了壓抑在內心很久的呐喊聲,值得祝賀(celebrate)的聲音;請覺察我們當下內心激起的衝動,是來自我們內在的召喚,連結到内心深處的痛;我們需要慈愛的力量來連結這份痛,開啓療癒之路
很多時候我們對專注力的觀點太過窄化,覺得只有運用在讀書是有意義的。專注要要有最佳發揮不是渾然天成,也不是『本來就應該這樣』,而是有相當條件的。以下說明6個專注力發揮的決勝關鍵。
讀書時的專心,是專注於思考、理解、組織、記憶,100%的頭腦活動。對身體基本上是沒有覺察的,這般的專注身體經常是緊繃的,也許還會間歇性地憋氣,因此專注之後的身體印象就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