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國中體育班正念
2024-12-26
李啟星 正念老師

中心這次受邀到台東泰源國中帶領偏鄉學生八週正念課。我住在花蓮,到泰源國中,車程來回一趟要六個多小時。大家都說青春期的學生很難搞,去之前坦白說,我的心也是忐忑不安,自己真的無法確定八週結束後,能帶給他們什麼。
這群山上青春期的孩子很自由奔放,也勇於做自己!講白話一點,以都市的標準,他們收到的評價一定是「很不聽話」,他們~
想要吃東西就馬上開吃,想聊八卦就當下嘎聊,看到練棒球的帥哥就一窩蜂湧上去欣賞,講到開心的地方就會忽然抱在一起打鬧。
覺得正念練習很無聊就直接說:「老師這是在幹嘛,好無聊喔!」,不只如此,還會在上課過程中發出奇怪的聲響,中斷正念課的各項練習活動。甚至,直接對著我飆髒話!
在香港讀書長大的我,簡直是一大文化衝擊──心裡OS,我要是敢這麼皮,早就被罵死了!
正因為這樣,我努力告訴自己,「嗨!一定要先穩住自己!」
第一堂課終於結束,開車下山回家的路上。我好像打完一場奮戰,腦袋脹脹的、胸口悶悶的,全身上下都充斥一陣又一陣的疲憊感。
還好我還是有練習正念的,帶著覺察開車,身心逐漸慢慢安頓下來。下山回到花蓮,我承認了一個事實:原本我規劃的教案真的不適合這群孩子,就算我準備得再完善,架構寫得再清晰,到現場反而成為我自己和孩子們互動綁手綁腳的枷鎖。
於是,我下定決心:好吧!教案是死硬的,孩子是靈活的,到現場狀看狀況再做滾動式調整吧!
延伸閱讀:<兒青正念師培,用覺察幫助孩子專注、調節情緒與發現愛>
這群孩子們從不吝嗇表達自己的“真實樣貌”,老實說,只要我們大人頂得住,心臟夠強大,願意打開心量,是很容易聽到他們的「真心話」的。
他們在課堂上的行為,常常令我很驚悚,但我也很快就理解行為背後的意義。例如:
小草,這孩子上課時總是在吃東西和講八卦。正念練習的時間,感覺上他也沒什麼在參與,但班上進行飲食靜觀時卻又異常的投入,還能娓娓道來他對食物和對自己的覺察。
有一次,我們到戶外做聽聲音的覺察,小草走著走著,不知道他發生了什麼事情,但表情看起來很恍惚,我試著請他重複一次我說的話。他當下竟能一字不漏地複述出來!表面上這孩子看起來很抽離、很不專心,但其實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參與。
還有一次,小草把空空的零食袋遞給我,我反射性的對他說:「垃圾自己丟啦!」
小草回說:「不是啦!這是要請你吃的。」
喔!原來裡面還有最後一顆爆米花,是我自己會錯意了!我趕緊對這孩子說:「對不起,我誤會你了!原來你要把最後一顆留給我,真的很謝謝你!」
小草靦腆的笑一笑沒多說什麼。原來,我對孩子這麼多大人的詮釋!
第一個發言的是平常不太講話的小珮,她滿臉委屈的說:「其實我很擔心剛剛向球星揮手大叫的動作會被罵。我只是覺得很難得有球星來學校,一時間太興奮了而已。」班上同學聽到頻頻點頭如搗蒜,表示他們心裡都有類似的擔心。
這群孩子心思細膩的程度,超出我的預期啊。第一次感受到他們腦袋瓜裡有很多矛盾複雜的感受,並不是我看到的大咧咧而已啊。也許是這群孩子的心正慢慢的敞開了,願意讓我貼進他們的心門,歡迎光臨走入他們的心家。
小景說:「舉中指的手,就是平常我總是很生氣的樣子啦。底下的瓶子,代表背後有一些傷心。」
聽完,我心頭一震,好心疼,一個青春期給人叛逆印象的孩子,竟會如此勇敢的表達自己的脆弱!
一個人表面的憤怒,往往是為了掩蓋自己的悲傷或無力。想要回過頭來面對真實的感情,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其實很多大人都做不到,更何況一個孩子。
也許是班上的氛圍讓小景開始感到安全,願意說出脆弱的那一面。那一刻這孩子在我眼中,比任何人都更像一個勇敢的「真男人」,給了我們一份無可代替,極其珍貴的禮物。
延伸閱讀:<兒青督導|誰看見孩子的恐懼>
最後一堂正念課,這群正值青春期過動與情緒困難的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跟我道別:
這群孩子是大家眼中的「問題行為」學生,生長的環境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困難。希望他們在心寒時,還會記得曾經有過一份小小的溫暖,這世界不盡然全都是像屎一樣的遭遇。原來還是有人可以好好承接自己的悲傷,還是有人可以像安全港一樣給予保護和照顧。
正念課程結束了,這群孩子們讓我看到,除了「ADHD」和「情緒困擾」的這些標籤以外,還有好多屬於他們自己的特質和長處──用不完的能量、對於情緒的細膩、異想天開的創意、不加修飾的真誠。
其實,這群孩子們,才是我的正念老師!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這次深刻的感受到,不執著於單槍匹馬進班上課,很多寶貴的意見才可以流淌進來。特別感謝中心的Kelly(國筠),我們每週討論她都懂,而且能給出很有用的想法與點子,在我大感挫折的時候,安安穩穩地承接了我。謝謝君梅在行前建議和教案審閱,不然這個進班的教案計畫會無法順利貼近學生。
謝謝學校輔導室的奕涵老師,他充滿愛心和洞察的協助,甚至團體後也願意花時間和我討論學生的狀況,幫助很大。謝謝老師們願意課後繼續和學生練習正念,真的非常用心!
謝謝我的好友從慈借我車子,讓我可以免受風吹雨打,舒舒服服地通勤。
謝謝每一位學生的參與,我會永遠記得你們!
學生懷念啟星老師的團體,因為啟星老師願意停下來留意每個人說的話,覺得自己有被在乎和重視的感覺。
也有學生覺得在團體裡面很自在,很開心他們獲得這樣被好好涵融和承接的經驗。
今天團體他們蠻期待可以看自己寫得信,都早早就來團體。
課程開始帶他們做聲音專注的練習。
接著,帶領他們一起複習啟星老師教的正念呼吸、愛心和五指山的呼吸練習,學生蠻快就進入狀況,像是團體大家共有的儀式一樣,哈。
大家就圍在一起練習,雖然是短短的時間,但看到孩子願意嘗試,真的是很大的進步。
後來讓他們選一塊覺得在團體過程中好的感覺的布,有人選自由的布、有人選開心的布、有人選溫暖的布。選擇一個在團體中讓自己安心的地方,帶著好的感覺來開寫給自己的信,希望可以有好好對待自己的經驗。
團體結束,也鼓勵孩子們可以把正念運用在生活當中,現在有時個別找他們晤談時也都會先來做個正念的練習,看到孩子的進步真的蠻開心。
(本文為華人正念減壓中心所有,讓我們一起尊重智慧產出,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喔)

青春期「做自己」=「不聽話」?
這群山上青春期的孩子很自由奔放,也勇於做自己!講白話一點,以都市的標準,他們收到的評價一定是「很不聽話」,他們~想要吃東西就馬上開吃,想聊八卦就當下嘎聊,看到練棒球的帥哥就一窩蜂湧上去欣賞,講到開心的地方就會忽然抱在一起打鬧。
覺得正念練習很無聊就直接說:「老師這是在幹嘛,好無聊喔!」,不只如此,還會在上課過程中發出奇怪的聲響,中斷正念課的各項練習活動。甚至,直接對著我飆髒話!
在香港讀書長大的我,簡直是一大文化衝擊──心裡OS,我要是敢這麼皮,早就被罵死了!
正因為這樣,我努力告訴自己,「嗨!一定要先穩住自己!」
不適合的教案,別強加在學生身上
一開始面對這群孩子,我真的有點手足無措。心裡清楚這是他們既純粹又真實的樣貌,但難免還是會感到惱怒與挫折。我曾經懷疑自己的能力和經驗是否能夠應付這群孩子,到底要如何把正念帶給這群山上的學生?再這樣下去課很難再上下去。這難度也太高了吧?!這些都是自己心裡出現過的OS。第一堂課終於結束,開車下山回家的路上。我好像打完一場奮戰,腦袋脹脹的、胸口悶悶的,全身上下都充斥一陣又一陣的疲憊感。
還好我還是有練習正念的,帶著覺察開車,身心逐漸慢慢安頓下來。下山回到花蓮,我承認了一個事實:原本我規劃的教案真的不適合這群孩子,就算我準備得再完善,架構寫得再清晰,到現場反而成為我自己和孩子們互動綁手綁腳的枷鎖。
於是,我下定決心:好吧!教案是死硬的,孩子是靈活的,到現場狀看狀況再做滾動式調整吧!
延伸閱讀:<兒青正念師培,用覺察幫助孩子專注、調節情緒與發現愛>
學生,總給我最嗆辣與最真實的回應
接下來幾週,我常在腦海裡模擬與孩子們過招的情境,並且不斷叮嚀自己,「我該做的不是執行教案,而是貼近學生的真實樣貌」。然而,我也很清楚知道,沒有覺察,或者我不夠貼近他們的心,只想把「好的教案」加諸在這群孩子身上,讓他們「安靜下來」,乖乖地跟著我練習正念就好。這些,最終都會成為「令人挫折的教案」,帶來無謂地阻抗,對這群學生或對我而言,都沒有太大實質意義的。這群孩子們從不吝嗇表達自己的“真實樣貌”,老實說,只要我們大人頂得住,心臟夠強大,願意打開心量,是很容易聽到他們的「真心話」的。
他們在課堂上的行為,常常令我很驚悚,但我也很快就理解行為背後的意義。例如:
- 他們會打岔我的話,也會互相打鬧。原本我會覺得怎麼這麼不禮貌,但後來發現這是他們與別人產生連結的方式。
- 他們喜歡說髒話或時下流行無理頭的話語。原本我會覺得怎麼這麼沒重點,但後來發現這是他們覺得有趣而且可以快速靠近彼此的共通語言。
- 他們餓了會馬上吃東西(不論我有沒有在上課),甚至直接說正念好無聊。原本我會有些不開心,想說有必要怎麼直接嗎?後來發現他們不正是在「自我照顧」嗎?!
- 他們對師長很容易有不禮貌的「挑戰行為」。我發現這背後可能是期待獲得大人的關愛或求救的訊號。

無處不在,卻自以為的詮釋
小草,這孩子上課時總是在吃東西和講八卦。正念練習的時間,感覺上他也沒什麼在參與,但班上進行飲食靜觀時卻又異常的投入,還能娓娓道來他對食物和對自己的覺察。有一次,我們到戶外做聽聲音的覺察,小草走著走著,不知道他發生了什麼事情,但表情看起來很恍惚,我試著請他重複一次我說的話。他當下竟能一字不漏地複述出來!表面上這孩子看起來很抽離、很不專心,但其實是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參與。
還有一次,小草把空空的零食袋遞給我,我反射性的對他說:「垃圾自己丟啦!」
小草回說:「不是啦!這是要請你吃的。」
喔!原來裡面還有最後一顆爆米花,是我自己會錯意了!我趕緊對這孩子說:「對不起,我誤會你了!原來你要把最後一顆留給我,真的很謝謝你!」
小草靦腆的笑一笑沒多說什麼。原來,我對孩子這麼多大人的詮釋!
表面的樣子,不等於裡面
隨著正念課一堂一堂地推進,課程設計隨著班上的反應不斷的做調整,我感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彼此的貼近與尊重。上課時他們總顯得一副無關緊要的樣子,也沒什麼分享,我都還是認真看待,正念地貼近與聆聽他們少少的話語。漸漸地,他們感覺到這份尊重,竟然也開始學習尊重我了。我真的覺得,把正念帶給孩子是沒辦法用強求的,需要依照他們的節奏進行。在這段期間,我看到他們一點一滴的轉變:- 從剛開始上課時全班鬧哄哄的,整場亂跑,到後來他們的屁股貼在椅子上的時間開始變多了一點點、一點點。
- 原本對於覺察聲音很不耐煩的小草,後來竟然也可以安靜地聆聽。這畫面~真美。
- 上課常搗蛋的小景,八週下來竟然能減少干擾其他同學。
- 好動的小沖和小景,有一次居然反過來叫其他同學「安靜,聽老師講話」。當下真的覺得好感動。
學生的心終於「鬆動」了
第五堂下課,學校來了一群職棒球星,大家不約而同的往教室外直衝欣賞偶像。回來時,我想他們一定會嘰嘰喳喳地講個不停。第一個發言的是平常不太講話的小珮,她滿臉委屈的說:「其實我很擔心剛剛向球星揮手大叫的動作會被罵。我只是覺得很難得有球星來學校,一時間太興奮了而已。」班上同學聽到頻頻點頭如搗蒜,表示他們心裡都有類似的擔心。
這群孩子心思細膩的程度,超出我的預期啊。第一次感受到他們腦袋瓜裡有很多矛盾複雜的感受,並不是我看到的大咧咧而已啊。也許是這群孩子的心正慢慢的敞開了,願意讓我貼進他們的心門,歡迎光臨走入他們的心家。
叛逆又愛搗蛋的「真男人」
上課後期,我請大家用黏土表達自己平日最常有的心情。愛噴髒話的小景立刻捏出了「手比中指的手勢」,這個中指屹立不搖的放在一個藍色瓶子上。小景說:「舉中指的手,就是平常我總是很生氣的樣子啦。底下的瓶子,代表背後有一些傷心。」
聽完,我心頭一震,好心疼,一個青春期給人叛逆印象的孩子,竟會如此勇敢的表達自己的脆弱!
一個人表面的憤怒,往往是為了掩蓋自己的悲傷或無力。想要回過頭來面對真實的感情,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其實很多大人都做不到,更何況一個孩子。
也許是班上的氛圍讓小景開始感到安全,願意說出脆弱的那一面。那一刻這孩子在我眼中,比任何人都更像一個勇敢的「真男人」,給了我們一份無可代替,極其珍貴的禮物。
延伸閱讀:<兒青督導|誰看見孩子的恐懼>

另類的道別
最後一堂正念課,這群正值青春期過動與情緒困難的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跟我道別:
- 小景說:「每次你經過的時候都一定要來看我們。老師不准去其他學校喔!只能來這裡!」
- 小珮沒有說話任何話,就只是默默的聽、默默含淚,因為她盡量不讓眼晴裡的淚水掉下來。
- 小沖說:「希望下次還可以上你的課,因為這樣就不用上其他課,也學會了好多知識。」他是裡面最有“大哥”風範的學生,趁大家走了以後才偷偷塞信給我。
- 小琳信裡說到:「在這團體裡能感覺得到自己是被在乎的,是重要的……讓我覺得很開心、很自在。」她是一位因為家庭因素親職化的小孩。
曙光
這八個禮拜,我盡力活出正念,跟這些孩子的互動中,有一種說不出來,卻刻在心底裡的感動。我只希望將正念課的小種子埋入孩子心裡某一個角落,有一天他們如果遇到人生困難與挫折,可以派上用場。這群孩子是大家眼中的「問題行為」學生,生長的環境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困難。希望他們在心寒時,還會記得曾經有過一份小小的溫暖,這世界不盡然全都是像屎一樣的遭遇。原來還是有人可以好好承接自己的悲傷,還是有人可以像安全港一樣給予保護和照顧。
正念課程結束了,這群孩子們讓我看到,除了「ADHD」和「情緒困擾」的這些標籤以外,還有好多屬於他們自己的特質和長處──用不完的能量、對於情緒的細膩、異想天開的創意、不加修飾的真誠。
其實,這群孩子們,才是我的正念老師!
一群人走得遠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這次深刻的感受到,不執著於單槍匹馬進班上課,很多寶貴的意見才可以流淌進來。特別感謝中心的Kelly(國筠),我們每週討論她都懂,而且能給出很有用的想法與點子,在我大感挫折的時候,安安穩穩地承接了我。謝謝君梅在行前建議和教案審閱,不然這個進班的教案計畫會無法順利貼近學生。謝謝學校輔導室的奕涵老師,他充滿愛心和洞察的協助,甚至團體後也願意花時間和我討論學生的狀況,幫助很大。謝謝老師們願意課後繼續和學生練習正念,真的非常用心!
謝謝我的好友從慈借我車子,讓我可以免受風吹雨打,舒舒服服地通勤。
謝謝每一位學生的參與,我會永遠記得你們!
後記
泰源國中奕涵老師正念課一個月後分享學生的近況
今天也是團體約定相隔一個月開信的日子,學生都很懷念啟星老師喔!學生懷念啟星老師的團體,因為啟星老師願意停下來留意每個人說的話,覺得自己有被在乎和重視的感覺。
也有學生覺得在團體裡面很自在,很開心他們獲得這樣被好好涵融和承接的經驗。
今天團體他們蠻期待可以看自己寫得信,都早早就來團體。
課程開始帶他們做聲音專注的練習。
接著,帶領他們一起複習啟星老師教的正念呼吸、愛心和五指山的呼吸練習,學生蠻快就進入狀況,像是團體大家共有的儀式一樣,哈。
大家就圍在一起練習,雖然是短短的時間,但看到孩子願意嘗試,真的是很大的進步。
後來讓他們選一塊覺得在團體過程中好的感覺的布,有人選自由的布、有人選開心的布、有人選溫暖的布。選擇一個在團體中讓自己安心的地方,帶著好的感覺來開寫給自己的信,希望可以有好好對待自己的經驗。
團體結束,也鼓勵孩子們可以把正念運用在生活當中,現在有時個別找他們晤談時也都會先來做個正念的練習,看到孩子的進步真的蠻開心。
(本文為華人正念減壓中心所有,讓我們一起尊重智慧產出,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