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青正念師培,用覺察幫助孩子專注、調節情緒與發現愛
2024-12-19
郭麗珊 正念老師

教室裡,老師講得滔滔不絕,但學生的心思早已恍神,課本翻到第幾頁也搞不清楚。聯絡簿功課漏抄,生字本、習作忘記帶回家寫。課業上,專注力彷彿成了孩子最需要維持的能力。家裡,兄弟姊妹間的爭吵此起彼落,面對生活中的一點挫折或是分擔家事,孩子跺腳、失控哭泣,甚至做出衝動的行為。
在這裡不諱言的說,現代的學生並不缺乏學習資源,反而在資訊爆炸的環境中越顯徬徨。他們的世界充滿外界刺激,內在的挑戰反而是沒有方法穩定自己。孩子,缺少一份自我覺察與情緒安定的力量。而父母與老師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尋找可循的方法。研究顯示,兒青正念課程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專注力、情緒管理及整體心理健康(D'Alessandro, Butterfield, Hanceroglu, & Sakai, 2022)。
改變的起點,其實很簡單:從我們大人自己開始。
然而,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隨著大腦發育的不同時期,小腦袋瓜裡的成熟度也會跟著生活經驗與大腦發展有所前後。我們是否能夠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成長,「靜觀其變」這四個字,在帶領孩子正念時顯得格外重要。
延伸閱讀:<家長|正念陪伴孩子面對考試>
孩子們其實天生具備「正念」的特質。在遊戲中,他們能夠全神貫注,開懷大笑,投入當下。然而,當面對學習與挫折時,情緒和專注力的挑戰也隨之而來。當孩子生氣時,他們可能只知道自己「很生氣」,卻不知道如何覺察與管理這份情緒。
每個情緒背後,都有一個尚未被滿足的需求。孩子的大腦仍在發育,這時候,「停覺聽」 是一個重要的練習。透過簡單的覺察方式,孩子可以:
在這裡停一停,輕輕地感受這些方法,思考一下:在生活中真正執行時,是否會遇到困難?
如果你的答案是「會」,那麼請放心,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這並不代表你做得不夠好,也不需要責備自己或感到挫折。正念是需要持續練習的生活態度。多多練習,反覆實踐,才能自然融入生活當中。
教孩子正念沒有辦法只靠看幾本書,或參加幾堂密集工作坊就能做到的事。這是一段旅程,需要我們陪伴自己,也陪伴孩子。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兒青正念如何用正確且溫柔的方法,將正念帶給孩子。
延伸閱讀:<正念有效幫助孩子穩定情緒與提升專注力>
佩玲老師擁有多年授課經驗,持續在國小、國中、高中、大學教導學生正念課。在中心,我們的兒青師培課程設計,以符合文化在地化為主軸,培訓分為二階段:
這個階段裡,孩子們學著用呼吸去感受當下,去覺察到自己的身體、心情與想法的變化。從簡單的生活正念練習開始,他們慢慢發現:「哇,原來生氣的時候,我的肚子會緊緊的。原來焦慮時,呼吸會變得急促啊。」這樣的覺察,不是批評,也不是否定,而是一種溫柔的直視,認識自己身體的狀態。
兒青正念透過故事、遊戲,甚至是家長、老師的帶領:「你有沒有發現,你的手心是熱熱的?還是有其他的感覺呢?」孩子會在這些過去不經意的瞬間,回到身體,找到自己內心的一點安定。學習正念,孩子不被強迫,也不被指責,大人與孩子一起溫和地學習停下來,看見自己。
延伸閱讀:<誰看見孩子的恐懼>
傳統文化裡,大人總是告訴孩子要對別人好,卻忘了教他們如何對待自己。在進階的課程裡,孩子學會的不僅是穩定自己的情緒,也學會了如何帶著善意去理解他人。
當孩子發現,自己生氣時可以對自己說:「我累了,我需要一點時間。」他們也開始會對別人說出:「我懂你的。沒關係,我來幫助你。」這份溫柔的力量,是從自我接納開始。孩子學會友善也學習同理,以慈心互助,增進同儕關係,與人和諧相處。
兒青正念師資培訓並沒有固定的框架,因為每個孩子、每個家庭、每個班級都有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需求。而老師與家長會在這裡學習如何調整教學,如何貼近孩子,如何在挫折與混亂中,陪著孩子一起找到自己的方向。在這段旅程中,我們並不孤單。培訓提供團體的督導,也有個別的支持,每一步,都有人陪伴我們調整與反思,讓正念的種子持續播種。
延伸閱讀:<校園老師|找回當老師的初心>
正念覺察是一份悄然禮物,一份送給孩子,也送給自己的禮物。當我們帶著覺察與愛去陪伴,改變,就會在當下發生。
參考資料:
D'Alessandro, A. M., Butterfield, K. M., Hanceroglu, L., & Sakai, C. (2022). Listen to the childre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perspectives on a mindfulness intervention.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31(12), 3206–3216.
(本文為華人正念減壓中心所有,讓我們一起尊重智慧產出,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喔)

在這裡不諱言的說,現代的學生並不缺乏學習資源,反而在資訊爆炸的環境中越顯徬徨。他們的世界充滿外界刺激,內在的挑戰反而是沒有方法穩定自己。孩子,缺少一份自我覺察與情緒安定的力量。而父母與老師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尋找可循的方法。研究顯示,兒青正念課程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專注力、情緒管理及整體心理健康(D'Alessandro, Butterfield, Hanceroglu, & Sakai, 2022)。
改變的起點,其實很簡單:從我們大人自己開始。
從大人開始:正念覺察轉而向內
正念=覺察。「如何把正念帶給孩子?」是在兒青正念教育現場最常被家長或老師提問的。教孩子正念的第一步,是大人要先「有正念」,帶著覺察轉而向內,學習溫柔友善地照顧自己。練習覺察自己、學習接納與包容自己,才能在孩子情緒來臨時,穩住自己的內在。大人們有發現到嗎?在衝突的現場,從我們口中說出的愛都會成為指責與導正。大人穩住自己,孩子才有機會收到那一份來自於我們心中的「愛」。然而,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隨著大腦發育的不同時期,小腦袋瓜裡的成熟度也會跟著生活經驗與大腦發展有所前後。我們是否能夠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成長,「靜觀其變」這四個字,在帶領孩子正念時顯得格外重要。
延伸閱讀:<家長|正念陪伴孩子面對考試>

站在孩子的視角:帶領孩子學習正念
孩子們其實天生具備「正念」的特質。在遊戲中,他們能夠全神貫注,開懷大笑,投入當下。然而,當面對學習與挫折時,情緒和專注力的挑戰也隨之而來。當孩子生氣時,他們可能只知道自己「很生氣」,卻不知道如何覺察與管理這份情緒。每個情緒背後,都有一個尚未被滿足的需求。孩子的大腦仍在發育,這時候,「停覺聽」 是一個重要的練習。透過簡單的覺察方式,孩子可以:
- 停一下,感受自己:先停下來一下。例如:感受到「我很不爽」或「因為身體不舒服,我覺得心情糟透了」。
- 正念覺察的練習:正念不會只有呼吸覺察。但,對孩子來說簡單,隨手可得的就是呼吸。透過正念課呼吸覺察的方法,幫助自己安定下來,回到此刻。
- 聽心裡的聲音,取代衝動行為:在情緒衝動時,學習聆聽心裡的聲音,看見自己的需要,給予自己空間。孩子也能夠學習選擇與接納當下。
在這裡停一停,輕輕地感受這些方法,思考一下:在生活中真正執行時,是否會遇到困難?
如果你的答案是「會」,那麼請放心,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這並不代表你做得不夠好,也不需要責備自己或感到挫折。正念是需要持續練習的生活態度。多多練習,反覆實踐,才能自然融入生活當中。
教孩子正念沒有辦法只靠看幾本書,或參加幾堂密集工作坊就能做到的事。這是一段旅程,需要我們陪伴自己,也陪伴孩子。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兒青正念如何用正確且溫柔的方法,將正念帶給孩子。
延伸閱讀:<正念有效幫助孩子穩定情緒與提升專注力>
兒青正念師資培訓:正念教 教正念
華人正念減壓中心兒青正念師培導師吳佩玲社工師(正妹玲)說:「大人先學會與自己同在,才能真正陪伴孩子。我們穩定了,才能將正念這份愛的禮物,完整傳遞給孩子。」這份禮物不是強硬的教條,也不是另一個需要被完成的作業,而是一種帶著溫柔的陪伴,一份讓孩子學會如何在混亂中找到穩定自我的能力。佩玲老師擁有多年授課經驗,持續在國小、國中、高中、大學教導學生正念課。在中心,我們的兒青師培課程設計,以符合文化在地化為主軸,培訓分為二階段:
初階的開始,在孩子的心裡種下一顆正念的種子
在正念學習中,可能你會好奇,孩子這麼好動,怎麼可能靜得下來?!但當大人引導孩子『覺察呼吸』,孩子課後會很真實地回饋:「我有平靜的感覺。」這個階段裡,孩子們學著用呼吸去感受當下,去覺察到自己的身體、心情與想法的變化。從簡單的生活正念練習開始,他們慢慢發現:「哇,原來生氣的時候,我的肚子會緊緊的。原來焦慮時,呼吸會變得急促啊。」這樣的覺察,不是批評,也不是否定,而是一種溫柔的直視,認識自己身體的狀態。
兒青正念透過故事、遊戲,甚至是家長、老師的帶領:「你有沒有發現,你的手心是熱熱的?還是有其他的感覺呢?」孩子會在這些過去不經意的瞬間,回到身體,找到自己內心的一點安定。學習正念,孩子不被強迫,也不被指責,大人與孩子一起溫和地學習停下來,看見自己。
延伸閱讀:<誰看見孩子的恐懼>

進階的路,孩子學習關懷與慈心
傳統文化裡,大人總是告訴孩子要對別人好,卻忘了教他們如何對待自己。在進階的課程裡,孩子學會的不僅是穩定自己的情緒,也學會了如何帶著善意去理解他人。當孩子發現,自己生氣時可以對自己說:「我累了,我需要一點時間。」他們也開始會對別人說出:「我懂你的。沒關係,我來幫助你。」這份溫柔的力量,是從自我接納開始。孩子學會友善也學習同理,以慈心互助,增進同儕關係,與人和諧相處。
兒青正念師資培訓並沒有固定的框架,因為每個孩子、每個家庭、每個班級都有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需求。而老師與家長會在這裡學習如何調整教學,如何貼近孩子,如何在挫折與混亂中,陪著孩子一起找到自己的方向。在這段旅程中,我們並不孤單。培訓提供團體的督導,也有個別的支持,每一步,都有人陪伴我們調整與反思,讓正念的種子持續播種。
延伸閱讀:<校園老師|找回當老師的初心>
結論
沒有人天生就學會當家長或老師,特別是情緒調節,提升學習專注力,我們都是在教養現場的失敗與挫折中調整與重新再出發。與其說教孩子正念,不如說,孩子才是我們日常的正念老師。兒青正念師資培訓,讓我們學習看見想要改變孩子的心情,轉而陪伴。當我們願意停下來,傾聽自己的心,我們會發現,孩子也會跟著我們一起,找到那份屬於自己的自我穩定力量。正念覺察是一份悄然禮物,一份送給孩子,也送給自己的禮物。當我們帶著覺察與愛去陪伴,改變,就會在當下發生。
參考資料:
D'Alessandro, A. M., Butterfield, K. M., Hanceroglu, L., & Sakai, C. (2022). Listen to the childre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perspectives on a mindfulness intervention.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31(12), 3206–3216.
(本文為華人正念減壓中心所有,讓我們一起尊重智慧產出,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