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正念與傳統在許多地方是不相同的,例如:發展歷程、核心目標、進行方式、老師的特質、師生之間的位階、課程對外的呈現方式、參與者的心境等,都跟傳統正念有很大的差異。清楚了解這樣的差異,在面對正念領域的人事物時,將有助於判斷與明辨。
本文刊載於《應用心理研究》58 期,以心理學大師亞隆的團體治療為對照,仔細區分正念減壓團體相對於諮商/治療團體的差異。
覺察身體,是聚焦在身體變化的感知。溫柔地將注意力停留在整個身體的覺察,領受整個身體的感覺,觀察身體裡或細微、或顯著的變化。如果你坐得比較久一些,酸、麻、脹、痛的感覺都可能漸漸浮現出來。面對這些不舒服的感受,
雖然中心有六年的實體五日止語營辦理經驗,但轉換了一個形式,可不僅僅是從戶外帶回家而已的變化。課程內容的調整、帶領的形式、時間的安排、各種可能狀況的設想與應對、……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來思考與準備,只為了讓大家在這五天,能夠真正地、安心地在家裡也能學習,而且收穫最貼近自己真實生活的正念練習經驗。
為了壓抑這些感受,不想讓人一眼看穿,外在經常需要穿上無形的盔甲。內外有很多不一致的聲音,自己常會跟自己打架,即便外人看不出來。
2014年卡巴金先生來台灣,有一個特別未對外開放的會議。在那個會議中,我分享一些粗淺的觀點,也提出一些討論,關於傳統佛教禪修與當代正念止語營的差異。之前在美國的MBSR師資培訓的受訓經驗是很特別的,當時有機會接觸到CFM當家名師Millisa,他同時也是位入世禪師。我受邀去參加他們的活動,體驗很不一樣,發現西方發展出來的retreat與東方傳統的retreat,從外觀、形式、內涵好像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