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溯溪露營旅途中的正念體悟

2022-07-22 蔡宛蓁 正念老師
在溯溪露營旅途中的正念體悟

本文來自中心的正念老師-蔡宛蓁在去山上露營時的真實體悟,與大家分享。 

 

在溯溪中,誰的需要優先?

前陣子,我跟兩個朋友們一起去山上露營,到達營地之前,得翻山越嶺、溯溪一番,單程需要走約四到五小時的時間。

一開始走還挺起勁,有說有笑,大概兩小時過後,烈日當頭且毫無遮蔽物,我們開始氣喘吁吁,只能看著自己的眼前,顧好腳下的步伐,免得一閃神踩空了,連累身邊的夥伴。雖然眼睛看著前方,但因為心理顧及著後方的夥伴:有沒有跟上、會不會累、需不需要停下來休息,我頻頻往後探頭,想確認他的狀態。

這麼一來,我卻好幾次在石頭推砌起的路上,沒有踩到該踩的大石頭,腳踝開始越發不舒服,胸口與肩膀也跟著緊繃,我開始意識到自己身體的狀態,但放不下心的我,還在猶豫著該怎麼做才是最適切的。

在還沒想到之前,後方的夥伴似乎是也感受到了我的擔心,用他穩定的聲音告訴我:你走你的就好,我有需要就叫你一聲。

 

安定了心,才發現自己對一直存在的聲音充耳不聞

事後想想,很感謝他這樣說,我的心裡很快地浮起這樣的聲音:是的,先把自己照顧好吧!我開始慢慢安定自己,找回穩定的步伐,感受每一步地抬起與落下,在烈日下無止盡的重複。

很神奇的,就在安定自己之後,我開始聽見已經持續了好一段時間的聲音:外掛在夥伴登山包上的鐵杯與鐵碗,隨著步伐上上下下,而敲擊彼此所發出的清脆聲響。

因此,我持續的領受著自己踩出的每一個步伐,穩定的、不穩的、有些滑的、有些踏實的,隨著石頭的大小與質地不同,而有所變化,除此之外,還能清楚地聽到夥伴包包上的餐具碰撞所發出的聲音。並且感受到,因為這個聲音所帶來的感受:阿,我清楚的知道他在後方,我很安心。因此,我可以持續約一兩公里,沒有回頭,但安定的走著「自己」的路。


平日累積的正念練習,帶來安定身心的力量
 

平日累積的正念練習,帶來安定身心的力量

能夠有這麼快的調節,非常大的功勞是拜正念所賜。正念的覺察範圍之廣,涵蓋了身與心。若不是意識到自己的腳步、胸口、肩膀的緊繃,正反映著自己的狀態是焦慮且擔心的,我可能沒辦法這麼快對自己的內在有所覺察。

且在夥伴善意的提醒之後,能夠很快的將注意力的焦點轉回自己:「是的,這時候太多的擔心其實對他人並沒有幫忙,反而是忽略了自己,而這樣的後果可能還要他人承擔呀!」

而選擇了在野外溯溪中,「當下」最重要的:把自己照顧好,就是對他人最好的照顧。

 

活在當下,需要的指引就會出現

另外,藉由聽見夥伴餐具的撞擊聲,作為讓自己不用轉頭也能安心的線索,也是在我決定「照顧自己」後,才能聆聽到的,而在這之前,我居然對一直存在的聲音毫無意識。

這不就是正念講的:「時時刻刻、開展對一切的覺察」呀!當我們的心活在過去(心想著電視新聞上那些失足的登山客、被水沖走的朔溪者…)、或者活在未來(想著下山後要去吃什麼大餐、想著夥伴會不會怪罪自己怎麼找這麼困難的路線),反而聆聽不到當下重要的聲音了。

原來,只要靜下心來,安住自己,所有重要的指引,都會出現。


透過練習,我們永遠保有「選擇」的能力
 

聲音,會不會也成了枷鎖?

利用背包上餐具的撞擊聲,來當作自己安心的媒介,不禁也令我想到:今天的經驗看似是個正面的經驗,這個聲音引發的是我安心的感覺,但現實生活中,有多少聲音,會勾動起負面的感受,而且還如影隨形?又會不會,我們在不自覺間,被這些感覺所捆綁了呢?

舉例來說,在我想為自己拓展一些新的嘗試或冒險時,會很直接地聯想到,家人在過去,長期重複、貶義性的語言。而這些聲音,似乎也讓我直覺性的對自己「本來已經準備好的行動」產生自我懷疑、並開始覺得自己沒有辦法、不會做好。這樣的聲音,如影隨形了很長一段時間。

 

透過練習,我們永遠保有「選擇」的能力

在正念練習中,有個我很喜歡的練習是「聲音覺察」的練習。練習中的一部分指導語是「覺察這個聲音,勾動了什麼樣的身體變化或情緒感受」、「讓聲音就只是聲音」。

正念,不是讓所有過去負面的、耗能的聲音,都變成正向或正能量的,也不是讓我們有刻意地消去這些聲音,而是「能真實的看到這些聲音對我所產生的影響,並且有意識、有選擇的,決定我要不要繼續被這些聲音所影響」

今日,我清楚的意識到,因為在這山林裡,餐具的聲音讓我感到安心,我選擇自己接收這樣的影響;並也清楚的看見,過去經驗中貶抑的聲音,讓我在生活裡不是這麼相信自己,而我開始想踏出這樣的慣性,讓那些貶抑的聲音,就只是廣大山林中的其中一個、不這麼討喜的存在。



(本文為華人正念減壓中心所有,讓我們一起尊重智慧產出,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喔)

一起來學正念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