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來正念的研究重點,也從自陳式量表(主觀經驗改善),擴展至腦造影的研究。本文2024年發表於《Biomedicines》期刊,是一篇系統性回顧研究包含了正念對大腦結構、功能與神經傳導物質的改變等。該研究不僅回應了「正念是否能改變大腦」的核心問題,也為神經復健、臨床心理治療與跨領域應用提供了更具實證基礎的神經機制解釋.....
根據《2024年兒童福祉調查報告》指出,台灣兒童的主觀生活滿意度僅為68分,明顯低於國際平均的75分,顯示孩子的幸福感正逐年下滑。來自四面八方的資訊轟炸、3C誘惑與多重期待。除了知識性學習,孩子們更需要方法能幫助他們穩定身心、培養專注與心理韌性.....
你知道一個人在一天裡可以想到幾件事情嗎?依照科學家計算的結果顯示,每個人每天腦中會有 6200 個念頭浮現!這個結果不禁讓人聯想:我們有多麼容易分心?經常性且難以控制的東想西想,表示專注力不足,生活與工作的壓力也會比較大,甚至影響睡眠品質。面對這樣的現象要如何克服呢?這裡跟大家分享一個好方法:靜坐。
在很多關於正念的教學、實作、或者分享中,常常會看到「身體掃描(body scan)」這個練習,甚至在網路上也可以找到許多的音檔。然而,你真的知道「身體掃描」是什麼嗎?以下,我們將從介紹身體掃描開始,說明這個練習能帶來的益處、掃描的姿勢簡介、以及掃描前的準備,來讓您對「身體掃描」有更多的認識。
對於壓力與焦慮的朋友,正念可以產生很大幫助,接受過八周正念減壓訓練後,大多反應對睡眠有直接的幫助,比較可以安然入睡,睡得較沉,醒來後精神較好。
近幾年正念越來越流行,但關於正念是什麼,很多網路資訊其實是錯誤的。在這篇文章中,將用最簡潔精準的方式,一次告訴你所需要知道的重點。
心情不好時,錯誤的問句,導致心情更不好。不開心的時候,非常容易落入生活的慣性模式。對大多數人而言,面對不爽時,最容易出現的慣性,就是心中不斷嘀咕「為什麼?」。
突然間,我意識到,原來我一直設定各種目標,追逐各種目標,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未來的某個目標。即便得了癌症,我所有的注意力都還是放在未來,渴望消除所有的癌細胞,渴望能跟老公白頭偕老,
這是一個非常簡短的練習。呼吸練習沒有任何的時空限制,站著、坐著、躺著都可以做,在搭車、坐捷運、等電梯等等的空檔都可以做。 從呼吸開始覺察,是我們最常選擇的入門方式。呼吸,誰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