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回顧了七篇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參與正念減壓課程的受試者在課程後皮質醇分泌下降。這顯示出正念減壓課程有助於減少壓力。
在園長溫柔的堅持下,正念散播在園內的每個角落。一年一年下來,愁容逐漸轉變,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微笑與更多的友愛。說這裡是正牌的「正念機構」,絕不為過。
我把正念運用到洗碗、拖地、等人,隨時可以找到自己。正念讓我明白自己在做什麼、在想什麼。學習正念後很容易看見事情的由來,生活變得簡單。
五層次靜坐是大約45分鐘的完整版練習。五層次的順序是從呼吸覺察開始,接著覺察身體、聲音、念頭與想法,最後是開放的覺察,層層開展。前面幾個對象,我們都有分別引導過的經驗(歡迎參考前面的練習),而最後的「開放的覺察」,又被稱為無選擇的覺察。這個階段並沒有特別選定的覺察對象,一開始可能會讓你覺得不太習慣、或有點陌生,因此一定需要前面的一些基礎。
大部分的人可能會認為,運動員要面對嚴苛的訓練以及困難的挑戰,不管在身體或心理上都會有強健的素質,但也緣於這個想法,使得運動員的心理健康常被低估,甚至運動員本身擔心類似的偏見而躊躇不敢尋求幫助。
作者艾克哈特‧托勒自述在30歲之前一直生活在一種焦慮不安的狀態中,情緒低落,不時萌生尋死的念頭。29歲某一天夜晚,他充滿恐懼驚醒並瀕臨崩潰,「我無法再跟自己活在一起了。」內心反覆出現這想法,突然間他意識到這想法不對勁,心想:「如果我無法再跟自己活在一起,那代表我是兩個人,『我』和那個受不了的『自己』?他們之中說不定只有一個是真的。」
2010年我從美國學習回來,認真要把正念減壓引入台灣時,面臨到最直接的問題就是沒有中文練習音檔。正念減壓的練習音檔有4個,每個都45分鐘。換言之,當時我需要把音檔寫下英文逐字稿,翻譯成中文,再加以錄音。這是極為龐大的任務。
關於疫情我們不能控制的是 : 每天染疫的人數。 我們能控制的是 : 戴好口罩,好好洗手,避免群聚,控制支出,各類自主線上學習,提升家人互動品質,增進廚藝……。 疫情雖然讓許多事都停擺,但專注在自己可以影響或調節的事情上,而不是專注在自己無法著力的事情上。當我們專注在自己能做的,而不是自己做不到的,自然會有力量與信心向前。
如果把正念減壓師資培訓比喻成一座大花園,那麼經歷了MB0到MB2的我,雖然對正念減壓已經有更深更廣的了解,但到底要怎麼教?我還是懵懵的。經過這次MB3教學密集訓練,才覺得自己真正進入了這座正念大花園。隨著君梅的引領,我逐漸看清這園中變幻莫測的具象與幻象,也領略了不同的花草樹木和風光景緻。對於經驗尚不足夠的我來說,雖無法窺得全貌,但起碼知道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園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