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跟兩個朋友們一起去山上露營,到達營地之前,得翻山越嶺、溯溪一番,單程需要走約四到五小時的時間。一開始走還挺起勁,有說有笑,大概兩小時過後,烈日當頭且毫無遮蔽物,我們開始氣喘吁吁,只能看著自己的眼前,顧好腳下的步伐,免得一閃神踩空了,連累身邊的夥伴。雖然眼睛看著前方,但因為心理顧及著後方的夥伴:有沒有跟上、會不會累、需不需要停下來休息,我頻頻往後探頭,想確認他的狀態。
時值國小暑假,身為老師的我卻也不想虛度。即使生活步調已轉徐緩,我依然習慣每天安排至少兩項需要高度專注力的任務。上星期,我在數字油畫練習的每個當下學習領悟。
呼吸覺察練習是一個不受時空限制的正念練習,幫助我們培育不假外求的安穩。無論站著、坐著、躺著都可以做,在搭車、坐捷運、等電梯等等的空檔都可以做。從呼吸開始覺察,是我們最常選擇的入門方式。呼吸,誰不會?是的,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呼吸。但是通常當我們會注意到自己「正在呼吸」,
這四位大師對於我們後生晚輩能輕易學習到正念,均有莫大的貢獻。然而除了這四位,當代正念得以發展,還有全球很多師長齊心齊力的付出與推動,有的人很有名氣,有的人沒沒無聞,我們都由衷讚嘆與感謝。
參與這場靜觀止語的五日旅程,是今年我給自己最棒的禮物,讓我體會到什麼是真正的陪伴自己,徹底地讓身心重新充電,從不知不覺的慣性生活中跳脫出來,對自己有更深刻地覺察,也看見不同的生活可能。
老師的眼中,總是沒有「應該放棄學習的人」。身為國小老師的我,當然也不例外,所以面對外甥不過小四就放棄英文的情況,格外難忍。外甥平常總是大喇喇,對什麼事都無所畏懼的模樣,偏偏一聽到英語就渾身起雞皮疙瘩,彷彿英語等於凌虐。於是,我主動說要教他英文,便準備好教材,摩拳擦掌……
覺察身體,是聚焦在身體變化的感知。溫柔地將注意力停留在整個身體的覺察,領受整個身體的感覺,觀察身體裡或細微、或顯著的變化。如果你坐得比較久一些,酸、麻、脹、痛的感覺都可能漸漸浮現出來。面對這些不舒服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