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減壓的學習由淺入深、由窄而廣,非常強調以實驗的好奇精神,在生活中實踐所學。正念減壓基本上是體驗式的課程,每一個人都是親自參與各項練習,從自己的親身實作中開展獨特而重要的學習。
正念練習對許多心理病症很有療效,許多心理專業人士會善加運用,協助病人邁向療育。但正念2500多歲,認知行為治療60多歲,兩者的年紀真的差很多!
這幾年心靈成長的概念有越來越熱門的趨勢,大家開始慢慢對冥想、靜坐與正念有一定的興趣,但大部分的人並不清楚冥想是什麼?冥想與正念有哪些地方不一樣?這篇文章要來解析兩者的異同。
本音檔最獨特的地方,在於發現腦袋瓜的想法在怎麼多,頂多分為四類 : 與過去有關、與現在有關、與未來有關、與想像有關。靜坐時,跟著本音檔的指引。念頭想法紛飛時,簡單分類,輕輕標記,念頭想法自然會少很多,比命名法還輕鬆,很有意思喔。
呼吸覺察練習是一個不受時空限制的正念練習,幫助我們培育不假外求的安穩。無論站著、坐著、躺著都可以做,在搭車、坐捷運、等電梯等等的空檔都可以做。從呼吸開始覺察,是我們最常選擇的入門方式。呼吸,誰不會?是的,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呼吸。但是通常當我們會注意到自己「正在呼吸」,
這是一本實用有趣又可以實作的書。Google發展出來的正念培訓課程,第一次到亞洲是2015年在新加坡,我恭逢其盛,本書作者Marc Lesser正是三位帶領者之一。當時就特別喜歡他,因為他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一種由裡而外的真誠。文中所描述的各項練習,也讓我回想起當時在Google新加坡分公司上課的場景。
隨著正念的流行,很多人會把正念與冥想合放在一起或交互使用,不過深入探究會發現兩者在原本的意義上其實很不一樣。許多人以為冥想是東方的產物,實際不然,在西方早有不同形式的冥想。冥想的英文是meditation,而禪修的英文也是meditation。
2021/12/5這天是MOXA心源基金會與華人正念減壓中心合作的正念校園師資培訓的成果發表會。21位新北市的國小老師,完成了為期一年半150多小時的校園正念師資培訓,影響的學生超過千人。在發表會中,有超狂創意笑到肚痛流淚,有溫馨走心到感人落淚,老師們分享教學成果,更重要的是分享自己的成長,像綻開的花朵美麗又芬芳!
急難救護員直接面對最可怕災難現場,他們舉手投足攸關生死,他們的一言一行牽動著被救援者與家屬脆弱又敏感的神經。每次出勤幾乎都是高壓又緊繃的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