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佛教禪修營 vs 當代正念止語營

2021-06-21 胡君梅 執行長
傳統佛教禪修營 vs 當代正念止語營

2014年卡巴金先生來台灣,有一個特別未對外開放的會議。在那個會議中,我分享一些初淺的觀點,也提出一些討論,關於傳統佛教禪修與當代正念止語營的差異。

在那個年代,台灣還沒有任何當代正念的止語營(或簡稱為閉關, retreat),所有的閉關幾乎都要依賴於佛教寺院。內觀中心雖然強調無宗教色彩,但10天(前後加起來12天)對許多人是困難的。此外,對宗教敏感者而言,最後的[薩督、薩督]等仍有宗教色彩。不過內觀中心後來可惜的是對全球的正念減壓老師,關上大門不給參加,在我心中甚感遺憾。

2010年我在美國的MBSR師資培訓的受訓經驗是很特別的,當時有機會接觸到CFM當家名師Millisa,他同時也是位入世禪師。我受邀去參加他們的活動,體驗很不一樣,發現西方發展出來的retreat與東方傳統的retreat,從外觀、形式、內涵好像都不一樣



 

傳統佛教禪修營 vs 當代正念止語營

在那次與卡巴金等前輩的會議中,我做了以下粗淺的心得整理:

傳統佛教禪修營 vs 當代正念止語營


轉化成中文如下:

 

傳統佛教閉關

當代正念止語營

目標

涅槃,終極解脫

緩和與調節生活中的壓力,解脫(但不強調終極)

強調

當下與未來的解脫,大多是在未來 (註)

與每個瞬間同在

特色

嚴格,斷滅

溫和友善,接納

帶領者

絕對的高位

與參與者平起平坐

參與者

絕對的服從,最好別有個人的主見或行動

不需要絕對服從,照顧好自己

好奇心

對修練是種阻礙,或至少沒幫助

正念探索的開端

( 註 : 「去佛教的禪修閉關時   也是強調與每個瞬間同在  只是終極目標是究竟解脫(但不是看著未來的意思唷)。對那些修得很好的人或是很懂佛法的人來說,他們不會強調未來,他們重視的是當下,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概念甚至消融。」這是好朋友Candy給我的回饋。我也相當贊同。)
 
這些只是我個人的主觀體驗。然而,當年的這些整理,確實也堅定我想要為台灣辦理當代正念止語營的信念。我深深地相信這是現代人需要的,當然也是身為當代正念老師(MBSR/MBCT/MSC…)所需具備的。



閉關vs止語營。前人種樹,樹越大,庇蔭越多。
 

正念發展的一些挑戰

在會議中,我進一步提出一些狀況,希望大家反思。

Silent retreat experiences are so important for being as lay mindfulness teachers. But the most well-reserved retreat is in Buddhism, which means those who are qualified to lead this kind of retreat might be Buddhist practitioners. 
身為世俗正念老師,止語營的體驗是很重要的。但是,大多數止語營都完善地保存於佛教的寺院裡,換言之,夠資格帶領這類止語營的老師,多是禪師。

Would it be possible that someday there will be mindful silent retreat free from Buddhist rituals and terminology which being taken for granted so easily and so long?
是否有可能,可以有這樣的正念止語營:沒有佛教的儀式和術語——這些長期以來都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

Being a mindfulness teacher takes time.
While so many people are excited in MBSR or mindfulness, can we slow down a little bit by not giving many “fast food”, which I mean short-term intensive mindfulness programs (not retreat)? 
要成為正念老師需要時間。
許多人對正念減壓或正念都相當興奮,我們是否可以稍微慢下來,不要再大量給予”速食”,我指的是短期密集正念教育訓練(不是閉關)。

No criticism, and nothing wrong with it. Yet mindfulness training itself takes time to digest. If those who teach mindfulness don’t take enough time to apply mindfulness or awareness into daily life and simply view it as famous and useful skills, the roots might easily and soon be undermined.
This is an invitation for all of us.
不是批評,亦非這樣有什麼問題。就只是正念訓練本身需要時間去消化,如果正念老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將正念或覺察運用到日常生活,僅視正念為有名有用的技巧,這樣正念的根很快就會被掏空。
這是對所有在場人士的邀請。


 

結論

這是2014年卡巴金先生來台灣時的整理,距離整理成文的今天(2021年),已經過了7個年頭。這才驚訝地發現,即便卡巴金先生不知道,但這七年來我一直默默在實踐當年在會議上的發言。

2015年,我們開辦了華人界首次的當代正念止語營。2016年我們首度邀請國際名師Bob Stahl到台灣帶領止語營。到2021年,我們辦了六屆的五日正念止語靜修營。每一位老師都以當代正念之愛,滋養每一位參與者。

從2018年開始,我們開展正念減壓師資培訓系統,教學之嚴謹,絕不亞於CFM或布朗大學。華人正念減壓中心的正念減壓師培教學系統,重實務也重理論,更重要的是非常重視生活實踐,因此絕對沒有短期獲證或認證這件事情。

愛,是種承諾與實踐,其力道足以穿越艱難困苦。傳統佛教禪修與當代正念止語營,都很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給自己深入的機會與消化的時間,醞釀出生命智慧的純與醇。
 


(本文為華人正念減壓中心所有,讓我們一起尊重智慧產出,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