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薩奇博士給所有正念師資的話

The Beauty we love : MBSR teacher education going forward
~~讓我們摯愛的美好,成為我們的行事做為[1]~~
作者:Saki F. Santorelli (薩奇.聖多瑞里)
期刊:Current Opinion in Psychology, 2019, 28:257-261
Email correspondence: guesthouseeducation@gmail.com
授權翻譯:胡君梅
Email:jinmeihu@gmail.com
原文:請參考
摘要
本文首先綜覽當前正念與正念減壓的發展狀況。接著,本文詳細說明正念減壓師資培訓中,需要考慮的九個面向。
40年的形塑
正念減壓問世40年,數位時代發展40年,正念已經無所不在,到處都可以看到正念課程與手機應用程式(apps),正念已全面普及開展。[2] 在此同時,有人擔心全球的這股正念熱潮,已使正念偏離了本質。[3][4] 這些人訴諸文字的擔憂確實是需要重視的。
同樣真實的是,人們深深地渴求覺察與醒悟。追隨著內心最深層的渴望,他們尋覓附近可以學習與練習正念的地方,因為正念與他們的文化是融合的。在這裡,科學是被尊重的,原來的信仰是不需要改變的,教師與學員沒有種族或性別認同的議題,新殖民主義不再被餵養滋長。
當我2017年從麻省大學醫學院正念中心(CFM)執行長一職退休時,在那邊上過八周正念減壓課程者已經超過25萬人次。這是一個好消息。如果一個機構可以投入並將正念本質傳遞給這麼多人,表示其他機構也可以。
絕大多數正念減壓老師帶著誠懇的動機持續地練習,他們散佈於六大洲,於所在的土地上打開正念練習的大門;在這之前,正念只有非常稀少的人可以學習,甚至根本沒有機會。
各種不同修練傳統的靜觀引導老師均感謝這樣的開展,因為很多人在上了正念減壓課程或其他正念培訓後,會想要更進一步深入,於是就進入這些靜觀中心或瑜珈教室。同樣地,我們也感謝這些靜觀中心,他們願意歡迎並支持新一代的修練者,共同開創傳統與當代修練的融合。
同樣令人感動的是全球資深正念老師的努力,他們建立起當地的正念減壓師資培訓機構。我們需要更多這類的機構,探索不同的教育方法,卻仍穩穩紮根於正念練習,將正念減壓的精隨傳遞給他們的學生。
這些成長中的正念減壓師資機構,很像蘇冉.西蒙德(Suzanne Simard)描述森林生態中的「軸心樹(hub trees)」。[5] 在森林裡,軸心樹或「母樹」透過地底下的真菌網絡(fungal network)系統,將養分傳遞給較新、較小、較脆弱的樹,好讓他們可以活下來進而成長茁壯,也維持在地的生物圈。而當軸心樹健康出現問題時,這些較年輕的小樹則將所需的養分傳遞給軸心樹,以茲回報。
西蒙德及其同事30年的研究顯示,樹與樹之間彼此互動交流,建構一個跨物種的同盟支援系統,如此的相互倚賴而得以構成一個健康且具承受力的森林。這也許亦適用於正念減壓師資訓練機構。
向前邁進的正念減壓師資培訓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發展新一代的正念老師呢?對於這個問題,我現在沒有答案。不過,對於新一代精力充沛的老師們,我倒是有些想法,協助他們避開可能的陷阱。
一、教導是具顛覆性的
因為政治是「眾人之事」,正念也是具政治性的。在正念減壓課堂中探詢(inquiry)非常重要,然而探詢是提出問題,而非提供簡易答案。好奇、尋真、自主、直率,這些是正念探詢的特點。本質上,探詢就是一場有關「眾人之事」的對話。因此,雖然正念減壓的教案在功能上很重要,探詢的品質和深度更是不容忽視。
對話與探詢的重要性,使得教導正念減壓變得具有危險性。因為教導正念減壓會讓你無法成為老師。全部都會翻轉,所有你認為的一切,包括:你是誰、在做什麼,你的學生是誰、在做什麼,教學的意義,誰是老師,誰不是老師。諸此種種,在探詢中都會成為核心標的,而這核心標的其實就是你!這,就是重點。
對於如此的揭露,你必須要有足夠的肚量與溫柔的心。如果,你真的還是決定要成為正念減壓老師的話,保持或培養幽默感會很有幫助。因為很快你就會發現到自己,而這可能使你難過哭泣、感到有所欠缺或沮喪鬱悶;或者這可能使你心碎而得以打開心量,幫助你體悟原來自己與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大家都盡其所能地生存與發展,同時也希望重獲內在的莊嚴高尚感。這一切,顯得如此混亂又極其美麗。
教導正念減壓具危險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正念是民主的,會將權力與權威交給參與者而非機構。我們服務機構的權威系統將會感受到這種危險。[6] 不論是在醫院、大學、診所或其他機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某種系統下教學。這些系統總試圖定義所有的角色與教學範疇。在正念減壓的情況下,學習靜觀與正念,提升人們的健康與安適。雖然這些機構可能無法清楚描述這種危險感,卻會感到焦躁不安,或隱約地覺得被威脅。也許,這是因為你把學員以及他們的內在資源的認同,放在你工作的核心位置,而非將權力、科技技術或所謂機構名聲放在核心位置。
不論原因為何,結果就是機構經常會隱微地抵制,不過有時候也沒那麼隱微。最常見的抵制手法就是減少,給你更少,支援越來越貧乏。他們會讓你覺得他們給了你好大的恩惠,使你感到對他們有所虧欠。你還是得面對抵制,你必須學習與抵制一起幹活兒,必須學習委曲求全,學習把抵制翻轉為彼此的共同利益。
然後,有時候,經常是在好長的一段時間後,轉變發生了。機構要你所有的一切,即便他們通常不知道那是什麼,但就是要。如果真的發生這種事情,我們會需要很大的覺察力。
然而,在這種情形下也潛藏著各種可能,例如:他們可能表現出對你多年付出的認可與讚賞。也許,這是因為組成機構的那些人,長久以來,與你和正念減壓學員,都有著相同的渴望,因而願意真誠開放並支持你的努力。有時候,當發生這樣的情況時,事情就真的會有所改變。
當然,這也許只不過是機構鞏固權力的方式之一,我不是憤世嫉俗,而是保持清醒與冷靜。雖然頗具挑戰,但在這種時刻,弄清楚機構與個人的動機就變得非常重要。
一般而言,如果機構能變得較不受自我利益與想要更多的驅使,較少沉迷於維護所謂的自我認同,才可能比較好。而你,也需要維持冷靜清醒與清澈的觀察。
如果你在教正念,你與所屬機構的關係將或多或少都是具顛覆性的。因為你所教的東西,本質上,對於任何想要維持現狀的系統,都是令人憎惡的。了解這點很重要,這鼓勵我們記得「教導是具顛覆性的活動」。[7]
二、包容:意識與良知的議題
我最近幫正念減壓老師、正念認知治療老師與學校老師上了一堂課,將近100人就有三種不同類型,我當時覺得蠻困擾的。如果在正念與正念減壓的社群中,我們所重視與傳遞的價值是智慧與慈悲,那麼我們勢必需要深深地挖掘自己的內心,也要開始探究個人的、人際的、社會的疏離與苦痛。從這個角度看,我特別感謝各地靜觀中心或靜觀社群的投入與資源,不論是財務或人道上的資源,大家共同面對甚至一起改變這樣的狀況。
在世界各地教課,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原來對種族、階層、年齡、性別、信仰、性傾向等議題,不單只是『美國的問題』。地球上的人口快速到處流動,人類前所未有地緊密聚集。我們願意正視此大混合並面對相關議題,本身就交織了意識與良知。把覺察帶入對人的慈愛時,迫使我們對自己提出一些困難的問題,促使我們加強著力於創立更具多元與包容性的正念減壓師資培訓方案。因此,調整是必要,而非奢侈。
首先,讓我們在心中能真正落實對未知(not knowing)與不確定(uncertainty)的涵容接納,好向各類不同的兄弟姊妹尋求協助,請益他們的智慧、洞見與創造力,進而運用於正念減壓的教案、內容、用語、教學法等各層面。如此一來,我們才能一起創造可以映照這些文化與價值的師資培訓方案。
然而,如此直接面對自己與他人的痛苦是辛苦的工作,而偏見總是迂迴地滲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蒙蔽我們看到多元融合美好的能力。讓我們揭露並放下偏見,並肩回應這共同的渴望,以正念來真實面對世界吧。
三、網絡
當年在麻州大學正念中心(CFM)時,我全程參與並推動「共好(CommonGood)」計畫,建立起全球正念減壓的官方合作(affiliate)架構,要成為CFM的官方合作機構是需要付費的。雖然這樣的合作型態頗普遍,但其實是難以維持的。
現在,我沒有一官半職,少了機構與關係上的壓力,很想呼籲大家轉向:從付費的型態轉為免費的合作網絡,至少在以正念為基礎的網絡中。這樣可以具體實踐平等主義,也改變遍行的權力、權威與經濟的型態。也許,森林生態學中的網絡模式可以參考。
森林中的生態網絡通常有三種型態: 規律、隨機、無尺度(scale-free)。
-
在規律型與隨機型的生態網絡系統中,各個中心點(node)間的連結是比較平均的。但從地質學的角度看,規律型的生態系統相較於隨機型會更具排他性,亦較不易跨越。
-
在無尺度型生態系統中,有些中心點(亦稱軸心/hub)間的連結會更深厚,在整個生態系統中承擔更核心的角色,也導致資源分配不均。無尺度型的生態系統既具排他性,也更容易擴張;會形成「地方諸侯」,在諸侯領地內,大部分中心點的可親近性是高的,簡單幾個步驟就可以連結到,不需要經過很長的歷程。
-
相對於規律型與隨機型,無尺度型對於擾動或變化的應變性更強。舉例來說,隨機地鏟除一個中心點對整體生態網絡的影響通常不大,除非數個中心點同時被移除。[8]
從上述觀點來檢視當初我在CFM所建立的共好計畫,比較屬於規律型的網絡,欠缺了地方諸侯。即便有些正念減壓機構做得很好,成為官方合作機構與中心點(CFM)連結所需的成本,常令其卻步而無法有適當連結。雖然當時我們也感覺怪怪的,但因強烈地想與許多長期耕耘的正念減壓機構建立正式的良好連結,我們還是以這樣的方式先開展。
然而現在,創造一個可以更適應擾動或變化,又能全面連結的網絡系統似乎顯得相當重要。這樣的網絡具備這些特性:
(1)中心點之間權力差異最小化。
(2)當有中心點遇到財務或其他機構上的擾動,或者被迫改組以求生存時,可以協助他們更加強壯。
(3)更具包容性以提升彼此的連結。
(4)促進網路內的活力。
四、內在生活與心境的活力
正念減壓的教導,來自於老師自己親身且已融於骨肉的體驗。好的正念減壓老師呈現並映照自己在靜觀練習中的深度,而且能傳遞正念的重要元素給他人;後者本身就是一種工藝。說穿了,能活出並傳遞正念的,是老師,而非教案。
在這裡,我正在提的是親自體現(embodiment)。如果我們想發展出一群生氣蓬勃的正念減壓老師,這些(準)老師的內在生活狀態就很需要被培育了。而這是需要時間的,因為親密、成熟與深度,都是親身體現的根源。這同時也是有風險的,因為老師要能被看到,能承接自己的脆弱。
如果我們想成為正念減壓老師,本質上,我們必須能無止盡地願意瞭解探索自己~這個主觀且現象學式的存在。因此,對於有心成為正念減壓老師者而言,每天的靜觀練習與持續地參與密集止語靜修營,就是一輩子的功課了。
從我的角度看,不論在師資培訓的訓練課程、認證歷程或終身教育中,這些要求都不容許一絲的妥協。
四十年來,我參與並投入將正念與正念減壓融入主流社會的歷程,這使我透徹地了解,老師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心的培育,同時發現我們每一個人:
【 有些心,暴露在火焰中好長、好長一段時間,然後,天降甘霖,淨化又療癒。這顆心,經歷了火焰,走過了苦痛;因此,它能療癒受苦者。心,有很多不同的質地,就像水有不同的化學物質:有些吃過苦,有些學會耐心,有些學會安住凝視。猶如內含不同物質的水能療癒般,這些特質也是;當然也包括人格特質。
當一個人能深深地感恩任何狀況,不論是一般受苦的、極度痛苦的、愛的、恨的、孤獨寂寞的、交友廣闊的、成功的、失敗的等等。如此一來,所有的一切就都會有特別的意義與質地,也可能對他人格外有用。
當一個人能領悟到,不論生命中的遭遇是甚麼,他的心都已經準備好,哀傷與疼痛、歡欣與愉悅,彷彿每一項化學物質都有一個特定的目的,為人類生命所用。他,如果保持著清醒的覺察與開放的心靈,就會明白,他,也只能奉獻出來。】~~強調我的(Underline mine) [9]
五、非工具性與工具性的平衡
美國的教育家帕克·帕爾默(Parker Palmer)提醒我們:「老師們會一直使用技術,直到真正的老師到來」。在我們之中,會出現真正的老師(real teacher),但這需要時間與空間。技術,是訓練的標記。教育和訓練相當不同卻都很重要,這主題已經有很多討論,在這裡我僅簡要闡述。[10][11][12]
訓練(training)是工具性的,目的是為了要發展某種可衡量的技能。從這個定義看,很多我們稱之為教育的,其實都是訓練。
教育(education)是更深、更廣的,更向內的。透過直接體驗,教育喚醒我們面向更本質的東西,一種『滲入骨內』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是具有啟發性的,而非只是堆疊上去。
雖然提昇技術的訓練確實必要也很重要,但我還是要呼籲切勿過度強調訓練的層面。當我們對教師教育的重點是放在內容的傳遞時,經常就會發生這個現象。在正念減壓師資培訓過程中,若太強調這個面向,會教出一群有能力的工匠。然而,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教育家,能在生活中活出正念,時時刻刻體現非工具性的同在。
六、深度更勝於速度
這個年代,對數位平台與即時訊息的過度依賴,以及對知識信息的誤用,速度,幾乎成為一切的關鍵指標。同樣地,許多想成為正念減壓老師的人們,也會希望培訓速度越快越好。
在此,我呼籲所有培訓正念減壓師資的機構把速度慢下來,追求深化與精進,而非速度。這是當初我們在麻大正念中心的堅持,即便流失掉一些潛在學員,我們依然堅持著,如同我們堅持「密集止語靜修營(intensive silent retreat)」做為師資培訓的基本架構之一。
有些機構為了減少學費或者降低申請門檻,有越來越明顯弱化止語靜修營必要性的趨勢。在麻大正念中心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不論是做為申請進入師資培訓之前的基本門檻,或是之後持續深化的歷程如研究、練習、認證、教學等,止語靜修營都是非常重要的。
七、更多的督導
正念減壓老師與準師資都需要更多的督導。在師資培訓的每一個階段,準師資都能從較長期與親近的督導中,從資深老師那邊獲益。不論是實體或線上的形式,準師資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規律地被看到。資深老師給予細緻的回饋,看到準師資在過程中的變化,協助準師資辨識自己的強項與弱項。準師資也因著自己練習的深化,而產生信心並提升教學能力。
雖然在這過程中需要時間與經費,但想想,假以時日一位有效能的正念減壓老師可能影響的數百人或數千人。從這角度看,督導的效益其實是難以估量的。
八、改變固有型態
我在麻大正念中心擔任執行長的17年間,三次拆解重組了師資培訓教案,規律地檢視與調整師資培訓方案的內容。然而,這不是為了調整而調整。相反地,我們總是希望能更好地服務準師資們。我們自己不斷在學習如何能更進步,發現一段時間後,原有的固定型態很可能會出現問題,原本立意良好的作法可能變成過時迂腐。無可避免地,這會成為個人、群體、機構的偏見與盲點,阻礙創新,抑制活力。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面對此危機的初始反應很重要,因為此時很容易變得更加嚴厲呆板,扼殺有天分的呈現,導致機構進入死沉。
九、終身學習,結伴同行
越來越多的正念減壓師資培訓機構表示,學員在完成正式學習後很難再保持密切聯絡。正式培訓課程的結束,是成為一名正念減壓老師真正的開始。熟化,是一輩子的工程,發展全面又具凝聚力的終身學習方案是重要的。這方案權衡哪些後續的學習是必須的,大家重視彼此也重視這個團體,資深老師成為良師益友,這些,對於發展中的老師們都是無價之寶。我鼓勵正念減壓師資培訓機構能發展出這樣的學習網絡,機構得以健全創新,也在教育方案中持續滋養彼此。
圓圓滿滿
宇宙間最堅實的力量是愛。愛帶來和諧,和諧帶來美好,世間確實有此美好。我們需要能看到並感知這般美好,才能被感動到。我們必須開始認識並親近這美好,然後,傳遞出去。深深地禮敬這美好的源頭,漸漸地,每一件事情都會對你揭示內蘊的美好。
於是,在正念減壓的課堂中,你才能夠以你的美好,瞥見每一個人的美好。悄然而無須誇耀的,「你所摯愛的美好,將成為你的行事做為」。
參考文獻
原文: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