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 VS. 心靈課程,更多你需要知道的事

2025-03-05 胡君梅 執行長、郭麗珊 正念老師
正念 VS. 心靈課程,更多你需要知道的事
近來,從邪教到心靈課程的討論在網路上掀起熱潮。網紅錫蘭的YouTube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播出3個星期已經突破495萬次點閱率,在台灣掀起很大的風波。許多人開始關注這類課程的內幕與真相,有些人認為心靈課程能促進自我成長,但也有不少人擔憂這可能涉及心理操控或進入了邪教

因此,很多人在問,正念算不算是心靈課程?更有夥伴問小編,提到家人說:「你的正念課現在是上到第幾階了?要不要停止啊?」這類問題,反映了大眾現階段對於市面上大多數心靈課程的不安與不信任感已經到了極點。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如何判斷一門課程是幫助我們成長,還是有可能對我們造成傷害。

 


心理課程 vs. 心靈課程

提到「心靈課程」,許多人可能會聯想到個人成長、靈性開發、潛能開發等,甚至一些充滿神秘色彩的課程。不可否認的,類似這樣的課程在某些程度上確實幫助過一些人度過難關,提升個人成長,發現內在潛力,帶來關係上的和解。所以,在此我們不主張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許多心靈成長課程是很棒的。

另一方面,在心理學領域,許多專業機構提供的心理課程,通常由臨床心理師、心理諮商師、精神科醫師等專業人士帶領。這些課程建立在明確的理論基礎實證研究之上,並遵循心理學與醫學的專業倫理規範,幫助大家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緒、壓力與行為模式,並提供實際的方法來促進心理健康。這些心理課程也是非常有價值的資源。

但是隨著錫蘭影片的火紅,很多人不分青紅皂白把「心靈課程」全數妖魔化,甚至於誤以為「正念減壓課程」也是有問題的心靈課程,這就很不適當了。先來跟大家說一下正念是什麼。
 
 

正念

正念源自於東方傳統的修煉方法,大約是在2500年前由喬達摩·悉達多先生(俗稱佛陀)創立的修習方法。
著名的「正念減壓(Mindful Base Stress Reduction,簡稱MBSR)」課程起源於美國的大醫院,創始人是喬·卡巴金 (Jon Kabat-Zinn)先生,他本身是分子生物學博士,在1979年美國麻州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創立了減壓門診,開啟正念減壓的培訓課程。


來看看正念創始人悉達多先生對正念的定義:

  • 定義一:不論是回憶中的念頭、重複的念頭、隨機出現的念頭,不胡思亂想也不進入虛無。(原文:若念、隨念、意念,不妄不虛)
  • 定義二:覺察各種感覺的升起,覺察各種感覺的停留,覺察各種感覺的消失。覺察各種想法的升起,覺察各種想法的停留,覺察各種想法的消失。(原文:覺諸受起,覺諸受住,覺諸受滅。覺諸想起,覺諸想住,覺諸想滅)
  • 定義三:正念練習的路徑,從身體的覺察開始,之後練習對情緒的覺察,對想法的覺察,對所有一切的覺察。(四念處:身、受、心、法)

再來看看正念減壓創始人卡巴金先生對正念的定義:

  • 時時刻刻非評價的覺察,需要刻意練習
 
從兩位原創對正念的定義,可以發現正念訓練覺察,培育清晰、清澈的自我覺察能力。而且正念的練習有清楚的路徑:先從身體覺察開始,逐步深入感受的覺察、想法的覺察,由裡而外慢慢擴及其他層面的覺察

延伸閱讀:正念是什麼?降低焦慮、提升喜悅的最佳方法
延伸閱讀:自我反省不是自我覺察,超完整說明
 
 
不同於仿間的心靈課程,正念減壓(MBSR)訓練具有豐富的科學實證研究有書籍清楚說明學理依據,並且尊重每一個人的學習速度,這與某些強調不可公開或快速轉變的心靈課程有很大不同。

但隨著正念的流行,正念的概念也被部分的課程「引用」甚至是誤用或亂用,導致一些人誤以為它與心靈課程沒有區別。例如:
  • 以「正念」的名義,實際上內容偏向模糊的心靈療法或虛玄的能量療癒。
  • 把正念的「自我覺察」曲解為某種「難以驗證的」吸引力法則或宇宙回應,並號稱上完這類正念療癒的課程,就可以跟宇宙某某能量或高我有所連結。
以上都是真正的正念課程或正念減壓(MBSR)課程不會有的主張喔,請清楚辨認。

延伸閱讀:當代正念的七大特色
 
 


正念減壓 VS. 心靈課程的差別

因此,也藉由這個機會跟大家說明,正念減壓與心靈課程的區別。心靈課程的範圍很廣,廣到幾乎無遠弗屆,很難勾勒出完整樣貌,但小編還是很努力抓出一些共同性。
 

正念減壓(MBSR)

正念減壓(MBSR)是一種經過科學研究證實的方法,透過系統性的訓練來培養專注力與覺察力。幫助我們更深刻地覺察自身的身心狀態,回到當下,與自己建立更親近的連結。

學習正念時,課程不會特意探討個人隱私,也不會刻意激發強烈情緒,而是透過具體的覺察練習,讓我們更清楚自己的當下狀態。當心情低落或壓力較大時,正念練習可以幫助我們安定身心,重新與當下連結。課程中的練習方式簡單,並且能夠融入日常,像是透過呼吸覺察、身體感覺或日常動作,來培養穩定的專注力與自我覺察。

透過正念練習實際的體驗,讓我們慢慢發現自己與壓力、情緒相處的方式,並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運用方式。
 

心靈課程

心靈課程部分來自個人經驗、哲學理念或啟發式學習,內容可能較少科學驗證,有時會強調個人成長與內在轉變,甚至帶有一些神秘或能量相關的概念。這類課程的核心目標通常是幫助學員探索自我、尋找內在力量、改變生活或工作的不滿,或是在靈性層面上獲得新的體驗

課程的教學方式多樣,可能包含感官體驗、象徵性活動,或是特定的哲學理念。有些課程會引導學員進行內在探索,可能涉及強烈情緒或個人隱私,部分則側重於放鬆、提升覺察力,或促進身心靈成長。甚至在不同領域可能有不同的應用,例如,個人成長、壓力管理、創造力啟發等等,甚至在某些生活或職場情境中提供新的思維方式。

不同課程的設計與側重點各不相同,學員的體驗也可能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受益良多,獲得新的視角與啟發,但也有人可能覺得與自己的需求或日常生活連結較少。因此,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建議還是要花點功夫了解一下,從不同的角度、比較客觀的立場研究一下課程,請不要因為是親友介紹就懶惰花力氣了解喔
 
 

選擇對自己健康的課程,6個思辨方向


1. 課程是否尊重學員的基本需求?

網紅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中提及,有些心靈課程在第一階段的某些環節,竟然會限制學員上廁所,藉此製造壓力並影響學員的行為與判斷。這樣的做法在現代社會令人震驚,甚至讓人感到匪夷所思,因為這已經不是單純的課程設計,而可能涉及心理操控的手法。

生理需求,如吃飯、睡覺與上廁所,就像陽光、雨水和空氣一樣,是人類最基本的權利。任何課程,都應該保障及尊重學員這些基本需求,而不應該透過剝奪生理需求來影響學員的行為或思維。

在這種剝奪的狀態下,人更容易接受外部暗示,對權威的順從度增加,因此可能會不自覺地服從課程內容,而無法做出獨立判斷。這樣的做法,不僅是不尊重個人的需求,更可能是一種控制學員的手段,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失去思辨空間。
 

2. 是否透過「壓榨」或「恐懼」來推動學習?

一門健康的課程,應該從學員的角度出發,學習自我覺察與探索,尊重並且依照學員本身的節奏進行練習,而非透過高壓、羞辱或恐懼來推動快速學習與成長。

如果課程讓人感到害怕、無助,甚至自我否定,請溫柔地承接著內心的害怕或受傷的感覺,不用這麼快地跟著別人一起否定自己。如果可以的話,也許可以稍微拉開距離,尋求專業協助。至少,千萬不要完全否定自己
 


3. 是否強迫學員反覆回溯創傷? 甚至創造創傷經驗?

成長的過程中誰沒有受過傷? 誰沒有多少經歷過一些創傷? 創傷,讓人脆弱,卻也最容易被操弄。在健康的課程中,面對創傷,團體成員應該適當被保護,並且應該擁有決定是否分享或分享多少的選擇權。團體成員不應該被迫回憶創傷經驗,或甚至在沒有選擇權下被迫公開分享個人的過往。

對於團體運作熟悉的人可能都知道,創傷,是很容易被創造或誘發出來的。這些,都不得不慎重,否則課程結束了,痛苦才正要開始。


4. 課程是否以「過度的否定或肯定」為核心?

如果一個課程不斷告訴我們「你不夠好」、「你的問題全都是自己造成的」,或者完全相反,不斷讚美你超級好、一切圓滿富足又豐盛。我們可能就要有意識地慢下來了,別呆呆跟著往前衝。

真實的生命沒有那麼絕對,生活有很糟糕可惡的一面,也有良善溫柔的一面,當有人刻意把我們導向極端時,就要特別留意了

正念覺察幫助我們用溫柔的態度更了解自己,看明白真實的生活樣貌,尤其是不想面對卻又重要的事情。真實的生活不會全美好,也不會全爛爆,習慣性地兩極化的思考方式,習慣性地過度在乎別人,都會慢慢讓我們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沼

對自己如果沒有清楚的認識,當別人用他的觀點來定義自己時,就沒有任何底氣了。


5. 是否承諾「快速改變」?

真正的成長需要時間,不是短期衝刺與欣快感。

如果一個課程宣稱:「短時間內讓你我蛻變,從此人生醒覺」,這可能只是利用密集的情緒刺激,來讓學員短暫感覺「重生」。
但當課程結束,這種短暫的興奮可能會漸漸消退,甚至導致更嚴重的心理落差。正念學習不追求快速見效,而是透過覺察慢慢培養自己內在穩定度。這與那些以「劇烈情緒體驗」來洗滌學員的課程,本質上有很大的不同。
 

6. 是否過度強調導師的「權威性」?

如果一門課程:
  • 強調導師擁有特殊能力,只有他能帶來真正的啟發。
  • 要求學員完全服從,忽略或不允許質疑或表達不同意見。
  • 隱隱約約讓人覺得「好像只有導師說了算,他的話是唯一的真理」。
  • 那麼,我們心裡大概就有底了,視角拉高一些,很可能這位導師其實非常需要被肯定(自卑-自大),也可能正在系統性地削弱學員的自我覺察,增加學員對導師或機構的依賴。
參加跟心靈或心理相關的課程,研究一下授課者本身的背景資歷,研究一下教學機構的背景與評價,也是保護自己的重要方式喔。
 
 


結論

在這個充滿壓力與變化的世界,許多人冀望找到方法,讓心安定、生活有方向感。選擇課程時,了解自己的需求,了解提供服務的機構、方式、帶領者,這些都是重要的。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大家更清楚地探索自己的學習方向,讓心靈成長真正成為支持我們生活的力量,幫助自己、促進自我成長,陪伴我們走向穩定、自在的旅程。


~~~~~~~~~~~~~~~~~


我們的心靈需要什麼樣的課程?正念減壓課程和心靈課程的差異?如何挑選好的成長課程?中心創辦人胡君梅老師與姚怡君醫師的詳細專業解說,一起來觀看影片



影片中重要資訊,小編特地截圖分享給大家~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原創:中心小編 Teddy



(本文為華人正念減壓中心所有,讓我們一起尊重智慧產出,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喔)

一起來學正念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