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正念|沒時間練習?

2025-03-19 受訪者:杜咸姵 老師|採訪與撰文:郭麗珊 正念老師
訂閱正念|沒時間練習?
你知道正念很好,但卻常抱怨沒時間練習嗎? Pei也跟你一樣。
 
 

事情總是做不完

Pei上完八週正念減壓課程後,深知正念對自己的身心有幫助。但當課程結束後,生活很快回到了原本的節奏——工作、家務、孩子,每天的待辦事項總是填滿時間,練習也漸漸被擠到最後。

「我一直覺得自己好像沒有時間練習。」Pei說。

她一開始總是這麼想,直到有一天,當她在忙著處理工作、趕著完成生活大小事情時,突然問自己:「真的是沒有時間練習嗎?有沒有可能讓練習更規律而有動力呢?

這個問題開始在她心裡發酵.....。
 
延伸閱讀:<正念練習的重要性為何?5分鐘快速了解訓練法則>



轉折點

後來,她發現,其實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Pei先調整心態,不把練習當成另一個「應該要完成」的事件。與此同時Pei也開啟了新的做法-----加入中心的訂閱服務
  • 她發現,訂閱制裡的課程都有回放,這讓她可以找到合宜的時間,學習更輕鬆方便
  • 她參加訂閱制裡的團練,有老師、有學伴,練習不再孤單
  • 她會設定鬧鐘提醒團練時間,但允許自己有彈性,不因錯過一次就責怪自己。
  • 她不再強迫自己每天一定要練多久,更重視將正念融入生活日常。 

讀書會對我的幫助很大」Pei特別強調 ,「老師準備充足,但分享方式很親和自然,沒有壓力,也不會讓人覺得自己一定要做到什麼。反而能更自在融入學習,而不只是灌輸一堆知識或概念。」
 
 

訂閱制更能落實正念練習,改變也慢慢浮現

隨著正念練習的穩定,Pei的生活漸漸出現一些重要的轉化:

1.自己的睡眠變好了

過去,Pei經常在夜晚躺下後,腦袋仍然不停運轉,想著一天的瑣事,反而難以入睡。現在,她不再強迫自己一定要睡著,而是學會接受當下的狀態,讓自己專注在身體的感覺上,減少腦袋瓜的東想西想。也不刻意提醒自己放鬆,隨著練習的次數和時間多了,反而就好睡了。


2.與孩子的相處變得不一樣了

以前,當孩子吵鬧時,Pei經常慣性回覆:「可以安靜一點嗎?」語氣裡帶著焦躁與不耐煩,情緒也隨之升溫。
她漸漸發現某些時刻特別容易讓人失控,而當她開始練習覺察後,才慢慢意識到:不一定每一次失控都是孩子吵鬧,有時候其實是自己累了,才讓耐心變得這麼單薄

於是,再一次發生時,Pei試著對孩子們說:「媽媽現在有點累,可能會比較容易生氣。」她沒有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是坦誠地說出自己的狀態,讓孩子也能理解媽媽的感受。

孩子聽了之後,竟然貼心地抱住她,說:「沒關係,媽媽,我來幫你充電!

延伸練習音檔:<五分鐘三步驟呼吸空間---許瓊月 國際認證正念老師>

 


3.改變對配偶的觀點

「我以前很少對先生說謝謝,但現在,我會主動表達感謝。」Pei說。

透過覺察,她發現,先生不但分擔不少家務,也會一起帶孩子,讓她能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只是,過去的她很少留意到這些。

Pei說:「先生沒有學正念,但他一直默默支持著我。當我開始注意到這裡,並且願意對他表達感謝,我們之間的對話也變得更有默契與理解。」
以前她總覺得,為什麼只有自己在努力改變,先生怎麼沒變?但現在她明白,有時候,不一定是對方沒有改變,而是當下的我們沒有多餘的涵融與心量看見


4.改變與正值青春期學生的互動模式

Pei是一名老師,過去她總覺得自己關心學生的方式就是「直接問就代表我對他們的關心」,卻發現這些青春期的孩子未必能真正領情!

「我以前花那麼多時間關心學生,問學生問題,以為自己很在乎他們,但後來才發現,他們可能根本沒感受到這份關心!」

現在,當學生情緒低落時,她不再急著說:「怎麼了?」而是選擇走到對方身邊,輕輕地對學生說:「沒關係,你願意說就說,不想說也沒關係,老師都在這裡。

這樣的給予學生涵融與空間,讓青春期的孩子更願意打開心門,彼此間多了一份耐心與同在的力量,師生關係也更好
 
延伸閱讀:<帶國中體育班正念>


 

結論

從自己到家人,再從家人到工作,這一路走來,生活總是充滿起伏與挑戰。Pei 透過穩定的正念練習,學會先穩定自己,然後將這份安定帶給身邊的人。

Pei上過八週正念減壓課程,深刻體驗過正念的好處。為了長期穩定的練習,Pei選擇參加了華人界首創的正念訂閱制服務,並且充分學習和運用

訂閱制服務,每個月不到300元,卻有團練、讀書會、科研、解惑四大服務,應該是全球CP值最高的正念陪訓,你加入了嗎?


~~~~~~~~~~~~~~~~~~~~


一起來聆聽Pei的完整訪談收錄~

▶️YouTube連結,請點擊下方圖片:



▶️Podcast,收錄連結:<找到內在穩定的力量,找到生活多面向>



(本文為華人正念減壓中心所有,讓我們一起尊重智慧產出,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