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專注不是天生的嗎?

2021-04-28 胡君梅 執行長
你知道專注不是天生的嗎?

在我進入正念這個領域之前,從來沒有意識過,專注是不是天生的這個議題。畢竟這對我個人不是大問題,雖然不是每件事情都很能專注,至少夠讀完兩個研究所,在社會上正常工作。


一直到投入正念領域,有一次聽卡巴金唄唄在工作坊提到,老師、父母都會叫孩子「專心!」,卻從來沒教過他們「如何專心」。我這才意識到,對齁、對很多人而言,難以專注是一個議題耶!尤其在這個手機瘋狂盛行的年代。


 

不專注,可能才是天性

想像在遠古時代,人類到處走到處看,他們大概只有在打獵靠近獵物時,才需要大量的專注,其它時間是不太需要用到很多專注力的。然而在現代社會,如果不夠專注,學習過程會很辛苦,長大後也會頗困難。

畢竟不夠專注將無法有效學習,無法跟人好好溝通,無法呈現自己會什麼或能做什麼。專注力嚴重欠缺,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DSM-5)》中,有個專區叫做「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是頗為困擾的病症。


 

這個年代對專注力的需求好大

這個年代的外在刺激好多,日以繼夜,時時刻刻,充滿被精密計算後的精準供給。專注,不再是需要時就會出現的能力,而是需要訓練且平時善加維護的能力,不然它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悄悄流失、悄悄流失。

然而,學習/工作需要專注,
      讀書/做專案/做計劃需要專注力,
      跟朋友/家人/重要關係人/師長/老闆等講話需要專注,
      表達/呈現需要專注;
      IQ的發展需要專注,
      EQ的培養需要專注,
      困難溝通需要專注,
      幸福培育需要專注,
      專注的需求幾乎無所不在。


 

但能自然專注的時間越來越少

很多人在學了正念之後才發現自己有多不專注,包括我。尤其是成人,在離開校園後,專注力大多持續下降而不自覺。有研究顯示,一般人日常約有47%的時間都在神遊,人在心不在,只剩下53%的時間是還有專注力的。但這是2010年的研究,時至2021年,平均不專注的時間可能已經不只47%了。

 延伸閱讀影片:A wondering mind is an unhappy mind. TED Talk 


問題是,在有專注力的53%時間裡,都在做什麼,那又是另一回事。專注力之所在,即成就之所在。
這個年代好多人、好多機構在掠奪搶食大家的專注力,例如:多到看不完的影片、各類極盡吸睛的短片、有廣度難有深度的社群媒體。把整個社會和世界推向集體大分心的時代,專注力變得極為稀缺,甚至被稱為專注經濟學(attention economy)。



你知道專注不是天生的嗎?專注力不是一呼喚就能變出來,專注力是稀有財,就像水資源般。正念訓練有助於覺察並終止專注力的流失。
 

學習正念,終止專注力的流失

放任專注力流失,最大的損失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畢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因此我們需要從自己開始,正視專注力流失這個議題。

正念學習覺察,而覺察的成分之一,就是專注在給16歲以上成人的正念減壓的課堂上,我們會練習覺察專注於單一對象(例如:呼吸或聲音),也會覺察專注於歷程(例如:想法的流動)。因此在練習的過程中,專注力可以比較不費力地被培育起來。

對於兒童或青少年,平常的課後生活幾乎塞滿了補習或才藝,正念培訓主要落在寒暑假的營隊,目的是讓孩子有些體驗,從體驗中撒下正念的種籽。

從家庭成長的角度看,比較好的狀況是家長學習正念減壓,親自落實與體驗,此時對孩子會有更多的看見與理解。之後孩子學習正念,家長會更清楚如何引導與陪伴,輕輕但有效地維持專注的活泉。

維持專注能力,除了正念練習,生活作息和飲食運動等,也都是不可或缺的促進。學習正念覺察,在練習中,終止專注力的流失。

 


(本文為華人正念減壓中心所有,讓我們一起尊重智慧產出,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