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懂了這個模式,很多痛苦就會消散
你知道為什麼對於許多身心疾病的患者,諸如: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等,會推薦他們來學習「正念」嗎?正念減壓課程發源自美國的醫學院裡,從一開始就跟醫療、醫學密切相關。除了應用在患者身上的大量實際案例,在其背後也當然有相關的學理基礎與豐富的科學研究證據。
而回到最根本的問題:「正念為什麼可以療癒疾病?」,首先,我們要與你介紹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這是來自美國心理學家蓋瑞·史瓦茲(Gary Schwartz)在1970年代提出的理論——自我調節模式(self-regulation model)。
什麼是自我調節模式?
你覺得人為什麼會生病呢?美國心理學家蓋瑞·史瓦茲認為,人之所以會有疾病,並不是天生,而是有一個脈絡的。
失心(disattention)
在源頭,是因為我們失心了。我們的「心」不見了,所以你會注意力不集中,會無法維持身心的和諧穩定。
失連(disconnection)
當我們失心的時候,就很容易與自己失連。這會導致什麼呢?我們會開始對自己無感、麻木,開始視很多東西為無物,甚至可以做出各種傷害自己或他人身心的事情,因為我們已經不在乎自己、對此無感了。這是非常嚴重的現象。
失調(disregulation)
接著,很多東西都會脫離自我控制。不管是在脾氣、睡眠、工作效能上面,都會出現狀況。但我們自己卻未必能意識到。像是自律神經失調,也是在這裡。
失序(disorder)
如果一直失調下去,就會出現失序。例如暴飲暴食(飲食障礙)、失眠(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障礙)、……等等。這些障礙對我們都產生了相當嚴重且顯著的影響,而若你還是沒有開始好好處理他,那就會進入最後一個階段:失常。
失常(disease)
失常,就是失去平時那種舒服、自在、正常的狀態,也就已經是「疾病」的狀態了。這種時候,我們也就必須要尋求臨床醫療的協助了。
不想要疾病,該如何維持健康?
從療癒的角度來看,上述的脈絡是可以反著走的。既然心不見了,最終會導致疾病,那就要「把心找回來」。找回注意力,保持與自己身心的連結(connection),從專注帶來連結,連結帶來調節,調節帶來秩序,秩序帶來舒適常態,也就是健康。
正念如何參與身心的自我調節模式?
正念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它不是從最後的失常層級才開始參與,而是從最源頭的「失心」就開始做了。正念可以幫助我們把注意力找回來,讓我們跟自己保持連結。當你有連結時,很自然地,你就會進入一個調節(regulation)的狀態,你的身心可以自己調節,因為這本來就是人的一個功能。當你的內在是和諧、有秩序的,你也就可以處在一個健康、舒服、自在的狀態。
正念可以療癒疾病,帶來臨床上的效益
從蓋瑞·史瓦茲的自我調節模式這個架構,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見,正念對於臨床疾病的莫大幫助,在於它從最根本的地方開始解決問題。也因為它具有成本低而效率高的特性,正念成為非常好的醫療輔助,更被大幅地運用在各種病症上,例如: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強迫症、癌症、慢性疼痛、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睡眠障礙、成癮等。
結語
在臨床領域,已有越來越多的臨床工作者將正念運用於個案、病人或自己身上。針對臨床工作者經常面臨各式各樣的變化,又未必有充足的時間學習正念,華人正念減壓中心從2022年開始,已開辦專門的「正念臨床運用專訓」,讓大家能夠學習輕量級且深具效益的正念應用。除了『實作』,我們也同樣重視『學理』,因此2022下半年特別推出了,針對正念在臨床上的學理基礎進行講解的「正念臨床學理研討課程」。歡迎對此有興趣的夥伴一起來學習!
——本文理論,部分引用自《正念療癒力》一書
(本文為華人正念減壓中心所有,讓我們一起尊重智慧產出,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喔).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