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2030年憂鬱症會是造成全球社會經濟負擔第一名的疾病。隨著國人罹患憂鬱症的比例逐漸增高,社會大眾慢慢理解罹患「憂鬱症」是生病,但也因為理解的程度不一,容易把「憂鬱情緒」和「憂鬱症」混為一談。
從一個憂鬱症和焦慮症患者,到現在康復的過程中,我在中心的學習與服務已經6年了。真的很感謝君梅和中心每位夥伴們的支持和信任,讓我慢慢恢復信心,讓我認識什麼叫做選擇權,什麼叫做好好照顧自己,而不是一直壓抑自己,否認自己!
剛開始練習正念時,根本做不了幾分鐘。一下子就有念頭想法跑出來,身體也不舒服,雙腳常發麻。根本無法享受所謂的專注當下,總是被身體的不舒服和來來去去的念頭,弄得更加煩躁不安。不過課堂上君梅一直告訴我們,試著與這不舒服同在一下下,允許念頭的來去,把它當作是訪客,歡迎光臨! 不管它是開心的、悲傷的、恐懼的、害怕的,就把它當作是訪客,不急著趕它走,允許它來、停留、離開。
八週正念減壓課程結束後,我留下來當志工,舉凡中心的任何活動我都參加,包括規律地參與玉如帶領的團練,好讓自己一直保持與正念有連結。團練,是華人正念減壓中心很特別的傳統,據說從2011年君梅的第一個對外正念減壓團體結束後就開始了,當時都還沒有華人正念減壓中心這個機構。團練僅開放給上過正念減壓課程的夥伴,保持一起練習的動能。早期是每個月一次,後來調整為每周一次,然後再改為兩周一次。為擴大服務,2019年開始,從實體改為線上。
和解很重要,無論是跟自己、他人、這個世界或我們的人生和解。因為人生有不少狀況,會讓我們產生例如:痛苦、怨恨、憤怒等,很多複雜的情緒。所以,當我們提及「和解」、「和平相處」或「修補關係」,有一些層面是非常重要,值得去探索的。
很多時候我們對外的和善,是害怕得罪、想討好、希望在別人心中留下某種形象。在這種情況下,回家面對家人或是獨處時,又是另一個世界。這不能說是EQ好,真實的情況可能是在外面撐得很辛苦。
曾有位個案在最後一次會談時,滿懷感謝地告訴我,諮商雖然結束,但正念可以持續陪他一輩子。在我們所接受的培訓,其實非常強調先把正念先運用在自己身上,真切體驗到正念帶給自己的益處後,才開始帶給個案與臨床。因此,正念對我們都不只是技巧,而是生活方式。對我而言,這是把正念帶入臨床最重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