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遇到挫敗或事情不如意時,難免會悶悶不樂,有憂鬱的情緒,因此憂鬱情緒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之一。但如同天氣,一天的陰雨並不會造成重大影響,連日暴雨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災害。如果憂鬱的情緒過為嚴重,持續的時間過久,無法拉回甚至失去控制,就要小心可能是憂鬱症上身了。
臨床上受憂鬱症所苦的個案,在憂鬱症發作時的共同經驗是:好像被整個世界遺棄,強烈的孤獨感,無法感受到外界的任何連結。深陷在負面的想法迴圈,在腦子裡不停的自我攻擊和自我打壓。越努力逃避和擺脫這些感覺,反而越陷越深,感覺做甚麼都沒用,這樣的憂鬱狀態永遠不會結束,自己永遠不會變好,未來沒有任何希望!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2030年憂鬱症會是造成全球社會經濟負擔第一名的疾病。隨著國人罹患憂鬱症的比例逐漸增高,社會大眾慢慢理解罹患「憂鬱症」是生病,但也因為理解的程度不一,容易把「憂鬱情緒」和「憂鬱症」混為一談。
從一個憂鬱症和焦慮症患者,到現在康復的過程中,我在中心的學習與服務已經6年了。真的很感謝君梅和中心每位夥伴們的支持和信任,讓我慢慢恢復信心,讓我認識什麼叫做選擇權,什麼叫做好好照顧自己,而不是一直壓抑自己,否認自己!
剛開始練習正念時,根本做不了幾分鐘。一下子就有念頭想法跑出來,身體也不舒服,雙腳常發麻。根本無法享受所謂的專注當下,總是被身體的不舒服和來來去去的念頭,弄得更加煩躁不安。不過課堂上君梅一直告訴我們,試著與這不舒服同在一下下,允許念頭的來去,把它當作是訪客,歡迎光臨! 不管它是開心的、悲傷的、恐懼的、害怕的,就把它當作是訪客,不急著趕它走,允許它來、停留、離開。
八週正念減壓課程結束後,我留下來當志工,舉凡中心的任何活動我都參加,包括規律地參與玉如帶領的團練,好讓自己一直保持與正念有連結。團練,是華人正念減壓中心很特別的傳統,據說從2011年君梅的第一個對外正念減壓團體結束後就開始了,當時都還沒有華人正念減壓中心這個機構。團練僅開放給上過正念減壓課程的夥伴,保持一起練習的動能。早期是每個月一次,後來調整為每周一次,然後再改為兩周一次。為擴大服務,2019年開始,從實體改為線上。
無意間看到學姊分享華人正念減壓中心的防疫公益直播,我相當有興趣。當晚就觀看了姚怡君醫師的直播分享,天啊,像享受了一場心靈SPA一樣,心中無比清明。印象最深的是怡君醫師說的故事:在一個印第安的部落,一位智者告訴一個小男孩,每一個人內心裡,一直都存在著兩隻狼之間的爭鬥。一隻是善狼,牠幫助你建立有愛、熱情、自信、光明的經驗;另一隻是惡狼,牠邪惡、讓你生氣、貪婪、恐懼、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