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總是容易緊張?試試正念減壓訓練吧

2015-05-29 紀盈如 諮商心理師/家族治療師
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總是容易緊張?試試正念減壓訓練吧

「不要緊張」其實是無效指令

從小,我就是個非常容易緊張的人。2014的夏天,我出國參加一個研討會,上台報告一個case。依據經驗,我焦慮的程度足以讓我完全失常,更何況是在陌生的國度,使用陌生的語言。也許是勇氣,也許是內在的一股挑戰,我知道我必須完成它。因此,在我上台報告之前,我很快速運用正念的方法幫助自己靜心。

這個正念方法不同於以往總是要自己『不要緊張』,反而是讓自己去覺察當下的緊張。知道自己正被何影響,於是接納且不評價,我了解自己可以如實地呈現原有的自己。在整個報告過程中,我都知道自己正在緊張、知道自己拿著麥克風的手在抖、知道自己發錯音、知道自己聽不懂別人的提問。我知道這些存在,但,它就是存在,不會消失也不會被壓抑。就這樣,緊張伴隨著我,直到整個報告順利結束。

 

對自己溫柔友善,是要學習的

時序入秋,原本想參加正念八週的課程,但許多既定的行程讓我無法如願,心裡雖渴望,但也只能等待。終於,在2015的隆冬,正式開始與正念的八週相遇,這時的心情很奇妙的平淡,可能渴望經過等待後變成了一種安適。

因為安適,我對這八週並沒有任何期待,對我而言,就是體驗。回想起來,我喜歡這種沒有期待的感覺,因為沒有目地、利益與評價,很自然、很舒服,就是溫柔的讓自己全然投注在這八週中。

在君梅的引導下,每一次的課程都讓我覺得舒服,即使在這八週的期程中,某些時候我過得並不好,思緒亂、壓力大,但每次上課總能經歷一種『恍如隔世』之感,那種重新看見自己、發現自己的感覺讓我如入桃花源境地般的感動。

我最喜歡君梅的一句口頭禪 :「如果發現思緒飄走了,沒關係,深吸一口氣,溫柔地把自己帶回現在」,溫柔溫柔溫柔啊~~

溫柔的力量是如此深刻,我也從中發現一慣的我是如何不溫柔地對待自己,給自己評價與批判、擔心未知、害怕不確定、遺忘原本的自己,隨波逐流、隨著世俗的標準而活,真是辛苦呀!這幾十年來原來是這樣過生活。


從正念的角度認識不一樣的自己,帶著花朵的祝福,為自己寫下屬於自己的生命劇本。
 

跳脫教科書框架的自我概念

在第八週正念課程結束前幾天,我授課時正和學生講述何謂自我概念。教材中提到自我概念由四種方式形成:他人的反應、自我的評估與解釋、社會比較與文化的教化。這四種方式的每一種,都在陳述自我概念的形成,是經由與他人比較而來的!

我講到一半,心裡突然覺得:這是什麼碗糕!!於是,我突然停了下來,對著學生說:「不,不是這樣的!」
就這樣,我開始和學生分享自己如何從正念看見自己,分享著自己如何在評價與比較中長大,甚至還和學生說明練習正念的七大原則。
本來還擔心學生聽不懂,沒想到我看著台下的學生全神貫注的聽,聽得入迷(本來老師都得把自己搞得像搞笑藝人,學生才會專心)。

我感動著,我想,即使是專科的孩子,沒有升學壓力,可總無法避免的活在評價與比較中。
在授課的當時,我又突然想到便利貼的隱喻,我和學生說:你身上貼了多少看不見的便利貼?每一張便利貼都是一個評價,你還能在這些已經快貼滿全身的便利貼中,看見自己在哪裡嗎?我看著學生的眼神,我知道他們聽得懂。

我感嘆,在人與人的關係中,不免充斥著比較、妒忌、利益、排擠、權力、爭鬥與自我解讀,好像後宮的爭寵,每個人都想靠近核心,希望自己被看到、被重視,搞得不想爭的人不爭也不行,大家都陷入惡性循環中。

為什麼都是"被"怎樣、"被"這樣呢?不能拿回自己的主權?不能回到自己身上?
我好氣又好笑的想著,如果能把正念的概念帶進後宮,那現代人就沒有這些宮廷爭鬥劇可看了吧?!

 

結論

對我而言,正念不是一套技巧來幫助自己過得更好,而是一個重新找回自己、看見自己的過程。
就是這樣,這是一個與自己相遇的過程
很美好、很觸動。



(本文為華人正念減壓中心所有,讓我們一起尊重智慧產出,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喔)
 

立即報名八週正念減壓課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