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入門容易嗎?

2021-04-29 胡君梅 執行長
正念入門容易嗎?

正念是什麼呢?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上課時神遊,跟人講話時有點心不在焉,上班時渴望渡假,放假時卻惦記著工作……?如果最近壓力比較大,心幾乎時時刻刻都懸掛在那個壓力上,吃飯沒味道、走路沒感覺、洗澡時還在想著那件事情,總是不得輕鬆。這樣的狀態,叫做「人在、心不在」;人在這裡,心飄他處。

2010年有個關於快樂的研究顯示,人一般大約有47%的時間是人在心不在,可見這種人在心不在的狀態非常普遍。如果往好的方向發展,是想像力甚至是創造力的來源。如果方向不對,人在心不在的習慣,將是醞釀無盡煩惱的完美溫床。稍微感受一下,你自己,是有建設性的想比較多?還是煩惱的想比較多呢?

正念是一種訓練,練習在不需要外力下翻轉自己,從人在心不在的狀態,慢慢轉為「人在心在」。因此從方便教學的角度,我會把正念的「正」,用ing來理解,也就是當下、正在、現在。而正念,就是落實活在當下的訓練。

 

正念原來是每個人裡面的內建程式

也許你會這麼問:「人在心在,看起來就是專注,有很特別嗎?需要特別學習嗎?我在打電動或看影片時都很專注啊,小偷也很專注呢!」
正念練習可以帶來專注,但不僅止於專注,這是把正念視為專注力訓練常會有的誤區,需要專文說明。

老實說,人在心在,確實沒有很特別,古今中外,或多或少,大多數人身上都具備這個能力。因此,正念本來就是與身俱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正念入門很容易,短暫一時的人在心在,對多數人幾乎沒什麼障礙。因此很多人不需要受過足夠的訓練,就能講述正念。

然而,正念的效益與困難存在於持續。雖然正念是每個人的內建程式,但需要被啟動與操練才能良好運作。因此如果要長時間甚至全天候時時刻刻地人在心在,隨時都能澄澈明白自己的狀況,不論是身體上、情緒上或想法上;這,確實就需要下功夫了。 


學習正念,對正念的小歷史有點概念會更好。

正念小史

自古以來,這部分功夫下得深廣又系統化且紀錄完整的,大概是在佛教的經典裡,而正念的創始人就是2500年前的悉達多·喬達摩,後世稱為佛陀。正念來自佛教,但非隸屬於佛教;就像「博愛」在基督宗教裡發揮得淋漓盡致,但博愛並非隸屬於基督教一般。當年在政大宗教研究所的訓練,讓我對世界宗教有更廣闊的視野與體悟。

正念,原來在2500年前就已經被系統化地實踐與紀錄了,中文文獻與「正念」這個詞,至少已經存在了1600年之久;而正念的英文mindfulness這個字應該還未超過300年。因此,請不要再錯誤地以為正念是純粹西方的產物,或錯誤地認為正念是卡巴金先生所創發。正念可是經歷了超級時空大旅行,從東方到西方,再從西方回到東方,完美的東西合璧喔。

為加以適當區隔,我將1979年後卡巴金先生等人所創發的正念減壓(MBSR)、正念認知治療(MBCT)、正念分娩與養育(MBCP)、正念自我慈悲(MBSC)、正念復發預防(MBRP)等等,稱之為「當代正念」,更多詳細說明,請參閱《正念減壓自學全書》。在這之前的為傳統正念。

卡巴金先生與西方科學家們很大的貢獻,是將隱身於寺院裡的傳統正念,在語言邏輯、傳遞方式與核心目標上,將其精純化、世俗化與可驗證化。這讓不論任何背景的人都很容易親近與學習。因此,當代正念方得以傳播給各種不同的人,不論是成人、小孩、老人、健康的、傷疾的、開心的、不悅的等,在這個時代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正念課程。

 

結論

正念訓練我們人在心在,這是每個人都有的能力。這能力有點像石油,它一直在地底,當被開採與精純後,將大幅改變生活型態,擴展生活的各種可能。不同於石油的是,它不會污染也不會枯竭,相反地,正念能有效且源源不絕地淨化與關照自己。

 



(本文為華人正念減壓中心所有,讓我們一起尊重智慧產出,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喔)

一起來學正念吧!
 

TOP